今天,在知乎上,有人邀请我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有人说:'不信佛都行,一定要爱父母',告诫他人不要盲信,这样说有道理吗?"。
这阵子有点忙,很少写文章了。
正好借题发挥一下,针对这个话题,写一点自己的所思所想。
除了尝试着回答“信佛”和“爱父母”这个问题。
也顺便扩展一下,
尝试着谈一谈儒家所强调的“忠孝”这个话题。
想到哪,写到哪。
抛砖引玉,以飨有缘。
首先,
“信佛”和“爱父母”,
这是两码事,不是一回事。
两者之间,
没有逻辑关系,
没有直接关系,
没有必然关系。
信佛,
不是基于无知盲从、偶像崇拜的迷信。
不是基于求神拜佛、升官发财的贪信。
而是基于善法欲、尊师重道之上的诚敬之信。
而是基于正知正见、实修实证、心开悟解之后的正信。
信佛,
是为了追求真理,是为了寻求解脱。
不是为了满足贪欲,不是为了心理安慰。
爱父母,
是人伦道德,
但和追求真理无关。
这份爱,
是基于天性之爱,
是源于感恩之爱。
这份爱,
应该是自然的流露和自发的表现,
不是对于子女单方面的道德规范,
而是源于父母子女双方相互的因果。
有人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这是屁话。
君不见:
饥荒年代,易子而食。
新闻中,虐待、强奸亲生子女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当然,这些案例,毕竟是少数。
非常时期,非常奇葩。
为人父母者,绝大部分,不至于此。
但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父母,
岂是圣贤?岂能无过?
所以,
天下怎会没有“不是的父母”?
古语有云: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这是更大的屁话。
历史上的昏君暴君,数不胜数。
如果真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那么,
文武之道,
孔子,如何得以“与闻之”?
孔子,如何“梦见周公”呢?
至于: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
“要子亡”的“父”,还配为人“父”吗?
禽兽尚且不如呀!
当然,大义灭亲者除外。
爱,是相互的。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孝慈,也是相互的。
父慈子孝。
因为父慈,
所以子孝。
忠礼,也是相互的。
因为,君使臣以礼。
所以,臣事君以忠。
故孟子曰: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的意思,不是说:
君永远是君,臣永远是臣,父永远是父,子永远是子。
下属要无条件地服从领导,子女要无条件地服从父母。
孔子是在说:
做领导的,要有领导的样子:爱护下属,礼贤下士,身先士卒。
做下属的,才会尽下属的本分:尊重领导,爱岗敬业,鞠躬尽瘁。
做父母的,要有父母的样子:父慈母爱,通情达理,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做子女的,才会孝顺,才会懂事,才会依教奉行,才会健康成长。
否则,若是: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那结果,一定是:
上梁不正,下梁歪。
国家昏乱,无忠臣。
六亲不和,无孝慈。
所以,
孔子,不是在跟你讲:愚忠愚孝。
孔子,是在跟你讲因果:如是因,如是果。
孔子不是在跟你讲:阶级固化。
孔子是在跟你讲做人做事的本分:各司其职,各守其分。
所以,
无论是信佛,还是爱父母,或是谈忠孝。
正见,永远是第一位。
先得搞清楚:
什么是信?什么是爱?什么是忠?什么是孝?
为何信?为何爱?为何忠?为何孝?
如何信?如何爱?如何忠?如何孝?
然后,
再去信,再去爱,再去忠,再去孝。
如此,
方能有正信,方能有真爱。
方能有尽忠,方能有大孝。
否则,
永远只能是:
盲目的信,糊涂的爱,愚忠愚孝。
古往今来,
有许许多多的人,对于佛法,对于儒家,
存在着许多误解,
以及由于误解而带来的偏见和成见。
而这些误解,
大都源于无知的无心,以及有心的曲解。
断章取义,三世佛冤。
道听途说,圣人无语。
我有个梦想,
我希望,
接下来的有生之年,
能为儒家,为道家,为佛法,为传统文化,
做一点正本清源的工作。
为往圣继绝学。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能做多少,算多少。
最后,我想说:
对于任何一个真心追求真理的人而言,
若想不盲从迷信,
以下6点,非常重要:
1: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2:求真精神、怀疑精神、批判性思维、独立的思考、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灵魂。
3:包容兼并的气度,开放性的思维。
4:自我反省的觉悟,自我否定的勇气,自我超越的欲望。
5:惟道是从,君子固穷的坚守。
6:人不知而不愠的胸怀——学会忍受,乃至享受寂寞。
走自己想走的路,
做自己想做的事,
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我想,这或许便是人生的意义吧!
是为志!
2020.2.25
-----------------------------
2020.2.26 补充更新:
有些朋友,似乎对于孔子及其儒家文化,有一点不以为然。
对此,我补充一点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对于孔子的历史地位的评价,
《朱子语类》中有一句话,很有代表性: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此言或有溢美之嫌。
然而,
文化的作用,
正是在于把自然无序的“野”,
升华为可依教奉行的“文”,
并去其“史”,
而得“文质彬彬”的“和”,
从而构建起一个安居乐业、和谐共处的人文社会。
这就是文化的作用:文化文化,以文化之。
孔子关于礼乐人伦的人文思想,
对于基于小国寡民的世外桃源而言,或许确实没什么必要。
然而,对于基于分工合作的文明社会而言,
特别是对于古之“大同世界”,今之“地球村”的人类社会而言,却是不可或缺。
孔子的人文思想,礼乐人伦,就好像衣服一样。
衣服的作用,不光是取暖。
炎炎夏季,酷暑难耐。
此时此刻,光着屁股,似乎无害、甚至有利于身心健康。
禽兽便从来不需要穿衣服,彼此之间,一直是“坦陈相待”。
然而,作为人类,
除了神经病,除了裸奔爱好者,除了行为艺术家,
正常人,谁会光着屁股去逛街呢?
确实,没有孔子,地球照样转,历史照样前进。
然而,这样的地球,这样的历史,
或许会少了一点味道。
就好像,炒出来的菜,色香俱全,
但没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