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讨论的总结:
四步法:定义目标边界—拆解—确定十倍变化要素—组合
一、我们在确定目标边界时,我们的立场是什么?A
A.我们讲师营的同学需要什么样的成长?
B.混大的其他受众,即普通同学需要什么样的讲师呢?
二、我们拆解大框架是什么?B
A.供需连+学习前中后
B.供需连
三、需求的拆解,到底选哪个模型?B
A. 马德洛的需求五个层次
B. 更有讲师味道的:硬技能、软实力
四、我们拆解“供给”时,大家意见比较统一,拆为:教育者,学习内容,学习方式。
五、我们拆解“连接”时,一开始拆为线上线下,后来发现这种拆解方式比较缺少目标感,于是改为:优学、快学。但这符合MECE原则吗?A
A. 符合。是两个动作,优学就是共创输出,快学就是刻意练习输入。
B.不符合,可改为优学、劣学、快学、慢学两层四要素。
六、我们从PK作业进去,从连接共创出来,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未来进一步需要大家拆解:
A. 共创需要游戏规则:怎么强?
B. 共创需要落地:怎么硬?
C. 共创需要更多的连续:怎么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