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行无常---应作如是观
三法印为佛法的重要教义,若与此三法印相违背的,即使是世尊亲口说的也仅是方便法,而非了义法。法是普遍的,必然的理性,印,是依次而证实为究竟的正确。是于同一缘起法中体悟而有此三性---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若
是在诸行无常增添一句“诸受皆苦”,这就成为四法印,然而,苦,仅是觉着对于有情世间的价值判断,三法印就已经足够了。
《金刚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从前后延续的时间上,来说明宇宙人生的一切事物,时时刻刻都在不断的迁流变化。
过去,现在, 未来指的是时间慨念。宇宙指的也是时间和空间---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宇”指的四方上下的空间。“宙”指的是讲往古来之的时间,那么什么是时间呢?
<<金刚经>>一开头也用了时间慨念。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二百五十人惧。”一时,意思是某一段时间,接下来,佛陀说法的过程里,用到不少时间慨念,“五百岁”,“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当来世,后五百岁”,五百年和一时相比,是多么漫长,“无量百千亿劫”,“过去无量阿僧祇劫”,那么过去到底有多久远呢?
科学发展到今天,那么我们的全时间之最初起点在哪里?之后终点又在哪里?这些都尚不可知,至于过去,现在,未来这样的时间划分根本也是一种无明。
时间是一种永不停止的相续,现在立即成为过去,而过去,也曾经是未来,一个刹那,之前,有无数的前生,之后,有无数的转世,每一个片刻,都是过去,现在,未来,佛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如此念念生灭的心行,也是无常的写照。
《宝雨经》说到:“此妄心如流水,生灭不暂滞,如电,刹那不停”
佛陀说“一见不再见”
道家庄子说:交臂非臂。
讲的都是一刹那间,事物就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事物了,讲的就是无常中的刹那无常。
《大智度论》中讲: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诸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万法因缘和合,则有生,有成,因缘离散,则有坏,有灭。
《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宇宙间的一切人与万事万物,万象无常,如梦幻泡影,如朝露,闪电,一切都是瞬间,一切皆为梦幻,应作如是观,这里的观就是如实觉知,放下和平等心。
又比如《心经》上第一句讲的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我们有没有在观,我们当下的心又在哪里呢,我们有没有觉知和平等心呢?
既然一切都无常,过去,未来,现在三心不都可的,我们的心不可抓取,越抓取,越痛苦,那么我们能得到就只有当下,把握当下,应作如是观照。
也就是说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要在当下完成,也只能在当下完成,我们学会不等待,不眷恋,不慌张,不恐惧,只是在当下里全然的去做,把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当下这一刻,去觉知,去享受,任何一个当下都是我们自己生命的自然流淌。
所以不论当下我们是什么状态,我们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到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时不要有价值判断,也不要有因循旧习的分别心,不论疾病,快乐,痛苦,都不要抗拒,如是观照,如同旁观者,观察者一样平等看待自己所有经历过的事和人,所有的好的,坏的,快乐的,痛苦的.....都能用平等心去看待,平等心去接受它,接纳它。把生命中的一切状态都看成是生命本生的旋律。
比如生病的时候,我们既不要责备自己,也不要责备生活的不公平,所有的责备这些都是抗拒,如果是大病,请利用它去开悟,利用我们生活中“坏”的东西去开悟。当我们面对疾病,残疾,财富或者社会身份,亲人失去,或者遭受失恋,甚至离婚等等痛苦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如是观察,观照所有这些发生的事情,把所有的痛苦变成一种意识,把“坏”的疾病变成一种“开悟”。
佛陀教导我们说的,你的幸福的同时也是一种痛苦和不满足,幸福和它的对立面是不可分的,所以幸和不幸都是一个整体,这就是事物的本质,我们要学会接受万物无常的本质。在接受,接纳中去感受感知我们生命的各种状态的美。谢谢!
英英 2017.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