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10点左右,在湖南永州冷水滩区汽车西站附近,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不慎摔倒,当地某农业公司老板伍鹏锦上前救助,被恰好路过的小编拍摄到了全过程。
没有监控视频的地方绝不能扶老人?不事先请好几个路人作证就不敢帮老人呼叫120?这些看似荒唐的举动,却在近几年的社会上频频出现。“老人倒地该不该扶”这个话题自南京彭宇案首次闯进舆论场以来,每一次媒体对类似事件的报道,都会挑动公众敏感的道德神经。
扶起摔倒老人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小编事后采访伍鹏锦问:“你当时去扶这位七旬老人,你不怕他立刻赖上你了,非说是你撞的,要你赔医疗费。”伍鹏锦回忆说:“当时看到老人摔倒在地了,刚好是我离老人最近,所以马上跑过去扶起了摔倒老人,当时没想那么多,扶起了摔倒老人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也是件很容易的事件,举手之劳,请不要采访我”。在伍鹏锦心中这只是举手之劳,这只是件小事,并要求小编不要采访,所以小编没拍摄伍鹏锦先生的正面照。
图一:伍鹏锦正小跑去摔倒的七旬老人处
图二:伍鹏锦正在抱起摔倒的七旬老人
图三:伍鹏锦抱起七旬老人到十多米处的阴凉处,让老人平躺暂作休息,并拔打了110电话,等候民警赶到现场
图四:民警赶到了现场,询问七旬老人情况。
图五:民警及家属挽扶七旬老人回家。
扶老人,最终扶的是将老去的我们自己
“扶老人,扶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尊老敬老、孝顺长辈的道德传承,最终扶的是每一个总有一天要老去的我们自己。”这是刚在湖南永州冷水滩区汽车西站附近,扶起摔倒老人的伍鹏锦,说的一句让小编记忆犹新的一句话。
“老人倒地没人扶”和“扶了老人反被讹”的确都是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但应该清醒,我们之所以常常说“人咬狗”抓人眼球,正是因为“狗咬人”才是社会中更为普遍的真相。在2亿多老人的中国社会里,碰瓷讹诈才几个?可是,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舆论场中,活跃的几乎都是年轻群体,老年人大多因为对技术的陌生而在其中完全失语。如此环境下,不光是“扶不扶老人”,在广场舞等热门话题上,竟然出现“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样哗众取宠的偏颇声音。
看到有老人摔倒,你可以放心上前施以援手,你面临的风险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大。
小编找到了去年同类事件:“安徽淮南师范学院女生小袁发微博称,9月8日早上她骑车经过学校门口对面马路,扶起一名摔倒的老太,结果被讹要负全责。被扶老太及其家属坚称,老人就是被小袁骑车撞倒的,“不然为何要垫付医药费”。由于事发地点没有监控视频,该事件陷入“罗生门”,引起社会舆论持续关注。扶老人这样的事件一直都是被公众所热议的,屡屡发生扶老人反被讹的事件,媒体的大肆报道也确确实实在寒着公众的心。但是扶老人真的有那么大的风险吗?被扶者一方指控扶人者撞了人,如果他们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警方或法院就不会支持他们的指控。”
“扶老人”有时会有一些风险,但这种风险是可控的风险,而不是无限的风险,对此不应夸大放大。看到有老人摔倒,你可以放心上前施以援手,你面临的风险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大。
小编点评
都说是“前人种树,后人纳凉”,中国能创造出今天的繁荣,与正在逐渐老去的这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密不可分。但老年人在一个社会总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尤其在未来越来越多“4—2—1”的家庭结构下,面对不同年龄层群体间利益矛盾的增大,争取自己利益的能力更弱、声音更小。因此,要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能决定公共政策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抚养比的问题,更关乎年轻人如何看待和尊重老年人的问题。
扶老人,扶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尊老敬老、孝顺长辈的道德传承;扶老人,最终扶的是每一个总有一天要老去的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