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商业形态是一个新连接时代,场景构建起3大商业逻辑。分别是:
◆场景造物的体验逻辑
◆场景造物的人格逻辑
◆社群动力学:场景造物的势能逻辑
在我们的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以罗辑思维、多肉植物为例介绍了场景造物的体验逻辑,今天我们还是以罗辑思维为例来讲述一下场景造物的人格逻辑。
场景造物的人格逻辑
“互联网+”时代,物质的极大丰富降低了商品的必需属性。随之而来的,是面对无限繁多的信息导致的人们选择上的无所适从和不得要领。因此,新的连接时代,人们需要新的选择依据和丈量尺度。
消费社会的商业是以人为中心的。充分满足人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要,成为一切市场竞争的关键。因此,场景时代的造物也必然是围绕着个体的需要和体验展开的。
罗辑思维的“死磕月饼100天”活动,就是围绕“需要”这一中心,让想要月饼的人在社交关系中直接表达出来。通过他人支付、多人代付等多种玩法,罗辑思维赋予了月饼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的场景属性,其背后所反映的,不是人们对月饼的物质需要,而是它被赋予的一种新型的人格属性和社交体验。因此,“月饼”成为了一个新的游戏风靡朋友圈,客观上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在万物互联的今天,流量批发的红利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正如罗辑思维的互联网实验报告所指出的,流量依然重要,但对未来的电商来说,更重要的是场景化的社交关系,是基于更加鲜明的人格魅力形成的人格链接。特别是万众微商之后,基于信任的社交连接将取代以往的利益诱导模式,在碎片化的场景电商中大放光彩。
人们的任何活动都必然存在于一定的场景中。只是,今天的移动互联技术整合了线下识别和线上交互,赋予了场景更多的现实意义和商业价值。不同于以往的自我判断和利益分析,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让人们可以借助更加信任的社交连接完成商品和信息的识别、判断与获取。社交推荐取代单纯售卖成为新的商品购买模式。这种推荐是围绕场景展开的,是基于场景的分享,是利于传播的内容,是可以信赖的关系。
社群标签、达人推荐、场景化方案,这些初始的营销手段与亚文化叙述,在“互联网+”时代则一跃成为主流的商品打造能力,其本质是场景造物的人格逻辑。
下期预告:下期内容我们将继续讲到未来商业逻辑的最后一环,敬请期待。
作者:刘芳栋
图片来源:百度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