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结局才是最好的结局——《我的前半生》观后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生活还在继续,是最美的风景。

我用三天时间追完《我的前半生》,它在热映时,并没有提起我的兴致,而前几天随手点开的动作,却让我连续三天且无快进的将它看完。这部剧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把如今较容易引起两极评论的话题投入其中,比如:

  1.   出轨的人是否真的就那么坏?
    
  2.   被出轨的人是否真的很无辜?
    
  3.   离婚真的就是绝境么?
    
  4.   离婚之后还能不能做朋友?
    
  5.   小三真的就没有好结局么?
    
  6.   重组家庭是否更顺意?
    
  7.   前妻真的该提防么?
    
  8.   婚姻要不要将就?
    
  9.   生活的起伏是谁在掌控?
    
  10.   老年人有没有真爱?
    
  11.   黄昏恋该支持还是反对?
    
  12.   找对象钱更重要还是爱更重要?
    
  13.   职场上升的决定性因素是努力还是关系?
    
  14.   职场应该选择同流合污还是洁身自好?
    
  15.   职场究竟有没有友谊?
    
  16.   另一半该不该在职场寻找?
    
  17.   为爱能不能不折手段?
    
  18.   生存和底线究竟维护哪一个?
    
  19.   友谊和爱情如何选择?
    
  20.   闺蜜抢走爱人还能不能做朋友?
    

……

以上给我的思考很有意思,如果只看问题表面,每个人心中几乎都能立刻得知答案,但若是将自己置身于问题发生的场景中,轻易得出的答案不太可靠,也许只有真正发生时,才能真正懂得,那个选择究竟是什么。

这部剧在某些问题上,已给出不同角度的看法,而另一些问题就开放式的让观众去体会。我并没能总结出有用的东西,只是生出一点对结局的感受。每次在网上刷剧,一遇很长的广告,我便会随手翻一翻视频下方的网友评论。许多网友对结局不太满意,而且非常渴望第二部。

我个人却认为《我的前半生》就这样挺好,没必要再有续集。可能是年龄刚好处于而立阶段,总觉得“点到为止”是感性部分的最优体会。太过于绝对的感性,总给我某种刻意的做作,“点到为止”反而让我心中升起无限遐想,总有一丝无法形容的美在其中酝酿。

许多好书,总在“点到为止”的那一刻,才能让人感受到意犹未尽的闭眼冥想,竟有那么不舍;

许多好电影,总在“点到为止”的前一秒,才能让人感受到心还牵系着想再看一遍,竟有那么吸引;

许多好音乐,总在“点到为止”的过程中,才能让人感受到余音袅袅的心平如镜,竟有那么放松;

许多好故事,总在“点到为止”的专注里,才能让人感受到与之共鸣的喜怒哀乐,竟有那么精彩。

生活从来不会因为人事物的打断而停止前进,正如某天世界上所有的计时工具都停止,时间也一样在流逝。若是我想发现生活的美,那么,请告诉我下一秒有无限种可能,然后任由我的脑海和双手去创造,而不是告诉我下一秒的结局。

如果细细品味这部剧的结尾,还有点意思的。子君与贺涵在相似的情境下说着相似的话,在我看来,其实他们再相遇的概率更大,只是这部剧没说那么明白而已。换言之,如果续集出品,我觉得它不会有第一部精彩,当然,这只是我的判断。原因有三:

  1.   子君与贺涵相遇,接着再一起,然后呢?接着拍他俩谈恋爱,在职场中仿佛曾经的唐晶和贺涵,只是多一丝信任?还是结婚,他俩在婚姻中仿佛俊生和子君,只是没有出轨?或者是婚后的柴米油盐,它俩仿佛子群和白光,只是有点钱?再或者,它俩老后相遇,来个黄昏恋,就像甄珠和宝剑,只是获得子女的祝福?
    
  2.   第一部投入的可议论话题太多,以至于第二部的可创新空间缩小,嚼两次的口香糖难免会失去味道。
    
  3.   第一部的出彩剧情太多,就像上面第一点提到的四条线,若是不小心沿着它们走,依然还是熟悉的路,即使在路上多设障,或者多点缀,也依然会觉得有描摹的意味。好比茶叶蛋和卤蛋。
    

介绍到这里,我个人觉得这部剧很值得一看,因为它带给我思考,而不是哗众取宠的胡乱冲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