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局思维

《上一篇讲到的“终局思维”,是一种更强大的思维方式》读后笔记

曾经在《读者》上看到过一个故事,老师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一个猎人在追逐一只鹿,后来跳出来一只兔子,猎人又去追逐兔子,千辛万苦捉到了兔子,老师问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看着小朋友们很茫然的样子,给出了答案,鹿去哪了?

严格的说,上面这个故事和终局思维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却形象的说明了终局思维的困境。终局思维就像打开一本书,先看到结局是什么,再考虑当前的故事情节怎么发展下去(我经常这么看侦探小说)。然而我们在追逐的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常常被其他猎物吸引,等到停下脚步,才发现鹿怎么不见了。这时就要考虑采取哪些方便避免这种困境。

一个是以终为始,站在为了看现在,修正当前的行为。以终为始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二个习惯

“从现在开始,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即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牢记自己的目标或者使命,就能确信日常的所作所为是否与之南辕北辙。”

终局思维的原因在于,时间有限,需要投入到真正有价值的目标上,而不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比如为什么很多人炒股亏钱而炒房赚钱,可能是因为股票交易太方便了,盲目追逐所有看起来的机会。巴菲特则是持有“终局思维”,考虑一个公司未来能不能存活下去,就算是个笨蛋管理也不会垮掉,哪怕股票交易所关闭10年,也敢继续持有。

当未来像迷雾一般看不清方向,可以考虑忽略变化,追求永恒不变的东西。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曾经说过,“人们经常问我:未来10年什么会被改变?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通。从来没有人问我:未来10年,什么不会变?”


终局思维可以考虑用如下的策略:

  1. 如果目标很清晰,选择模糊的正确
    克劳塞维茨就提到过怎么战胜各种意外事件

第一,一种理智,即令在最黑暗的时候,仍能使趋向真相的内在光线继续保持若干光辉;第二,一种追随此种微弱光线的勇气,而不管它向哪里走。前者就是慧眼,而后者即为决心。

  1. 如果未来的目标并不清晰,可以选择“快速走子”或“两次创造”
    “快速走子”是alphago在面对一些复杂棋形导致算力不足而采取的策略,赶紧把尚可一争的棋形走死。有点像《天龙八部》里的玉玲珑棋局,或者象棋里的兑子简化局面的策略。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偏好快速做出选择。
    “两次创造”还是来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这个有点像迭代开发,先根据想法开发出一个原型,然后在使用过程中收集反馈不断改进。

  1. 要用一部分精力用于现在不太可能实现,但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就像反脆弱结构里的激进策略,这件事很可能就是人生的胜负手。

  2. 用原则代替目标
    瑞·达利欧在《原则》里说过

每一天,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纷至沓来的,必须做出反应的各种情况。假如没有原则,我们将被迫针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以预料之事孤立地做出反应,就好像头一次碰到这些事一样。但假如将这些情况分成不同的类型,并且拥有处理不同类型情况的良好原则,我们就能更快地做出更好的决策,并因此过上更好的生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