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桌旁放了几盆花。说是花,却很难见到花的踪迹。一盆文竹,几盆吊兰,有金边的也有金心的,还有一盆小辣椒,更不能算花。
每天不教书时,有空就浇浇花;有时浇过花后,才去教教书。
教书时,面对的有男生和女生,当然也有好生与差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故事;浇花时,花只有品种之分,比如吊兰,有金边的,还有金心的。当然还有开花的和不常开花的,还有开花结果的,像小辣椒。
教书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是师与生的对话,是教学的相长;浇花是人和植物的沟通,是物和人的默契,是心灵的净化。
有时浇过花去教书,浇过的花,叶青青含着水珠,无花也心喜;再去教书,站在讲台上,学生就是那沾染着水珠的吊兰,用心地上课,似乎一节课后他们便能开出花来。
有时,教书回来,拎起水壶来浇花,几盆花草尽享着水的滋润,微风吹来,舞动着腰身,似无语的感激。而课堂上的劳累,也似乎在花草的颜色里消散了许多。
周末或者放假不来办公室,几盆花草围着我的办公桌,恪守着一个信念,等我来。因此,回来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这几天学生当然不会在教室待着,他们四处散去又按时聚齐,所以浇完花的第二件事就是到班里看看学生。
浇花用的水很随意,喝剩的白开水或茶叶也倒进花盆,然而大多是自来水,但也需要用心,你呵护它,它就健壮;教书却一点不敢随意,为了课堂四十分钟,从研读教材到分析学生,从情境引入到重难点突破,皆反复琢磨,来回推敲。
一花一世界,每天浇花时,也是走进花草世界的一个过程,日见花草的成长,真是喜煞人哉;当然,一人一希望,每天教书时,踏入教室走进课堂,师生的每一个活动,见证着学生的进步,也是快乐矣。
经常,浇花时,花草丛中常浮现出学生的脸庞;教书时,学生一张张面孔又似花草的模样。
浇花,需要耐心和坚持,不能十日不浇一日猛灌,那要的是润物无声的心态;教书,需要细心和爱护,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是潜移默化的工程。
教书如同浇花,是慢活,两者都需要艺术,浇花的艺术是慢的艺术,教书又何尝不是呢。
浇花也似教书,都需要爱。没有爱,养不好花;没有爱,教书也没有了快乐。
教书的,常常浇浇花,修身养性,从中也可以悟出一些道理;浇花时,想想教的书,恬淡自然,也能体会到一些乐趣。
把教书当做浇花,寻找一份宁静,去除一些浮躁,对我们的教育也许有些益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