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教学设计及反思
实验中学 左红霞
我一直秉承着黄厚江老师的“用教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根据学校安排,周三下午第一节课在814班进行八语《卖炭翁》公开课。
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以读贯穿始终:在朗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析、在读中感悟。为此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环节一 自读 要求:1.读诗歌,读注释,自述故事。2.会用一句话复述故事。目的是让学生先深入细致自读,初步了解故事内容,能复述故事梗概。先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
环节二:诵读 要求:1.读准字音,流畅。2.互读,读准节奏,读出感情。3.想象画面,声情并茂。这一环节我注重同桌互读,让孩子通过互读,发现对方读不准的音,及时矫正,提高学生课堂专注度,有部分孩子对较长句的断句是弱点,通过互读来查漏补缺。在想象画面中,我通过示范让孩子明白,针对任一句如何进行画面描述,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在这一环节中,有两个孩子起初放不开,我通过示范诵读,帮孩们理解了作者,又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读完孩子们不自觉的为我鼓掌。接下来的诵读,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这节课我若能在指导孩子诵读后再展示一次,相信效果会更好的。
环节三:品读 要求:1.你读出一个怎样的卖炭翁?(点拨:我从——中读到了一个——的卖炭翁。你看……(加上画面描写))2.你读出一个怎样的宫使?(点拨: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思考概括(仿照第一小题的答题格式))3.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点拨:从对人物描写倾注的笔墨、情感上思考概括。)这一题一般是孩子们的弱项,看到这样的题就会望而生畏,甚至放弃。这一环节我依然是先示范选第一题,运用我设定的模式,示范后孩子们感觉不那么难,就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开始在组内畅所欲言地说,有了这做铺垫,当然孩子进行了高质量地展示,引来听课教师羡慕的目光和阵阵掌声。我知道孩子们突破了这个难点,我的心里也有点小激动哦。
环节四:延读 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故事结尾。 要求:从第一人称(卖炭翁)第二人称(读者)第三人称(作者)三个不同的人称角度续写(可用环境描写来烘托)。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我再一次为孩子们从第一人称做了示范,我又按座位给孩子们划分,哪几列用第一人称、第二、第三人称,静静等待孩子们的创作,接下来孩子们就开始了精彩的展示,教室里不断传出听课教师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节课孩子们又一次带给我的惊喜。
孩子们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品、读中悟,真正理解了作者,走进文本中,才会有发乎情,止于文字的精彩展示,我想这样共情的课堂应该就是我们一直追寻地理想课堂吧!新教育理想课堂,我一直在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