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私密历史》一书是悉达多·穆克吉继《众病之王——癌症传》获得了普利策奖后,进一步思考基因问题的作品,书中有几个观点值得注意。
第一个观点是,基因更像一个菜谱而不是蓝图。以前的理论认为基因决定了一个人的外貌、性格、智力、习惯等等,基因就像工程施工中使用的蓝图,按照蓝图施工,就能生产出标准的产品。一个人的特征是由蓝图决定的,蓝图中的基因特征会完全表达出来的。而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基因像菜谱一样,虽然标定了各种原材料的配比,规定了炒菜的流程,但是,即使按照规定流程操作,按照原材料的配比搭配,不同的厨师炒出的菜依然是各不相同的。同理,可以将基因理解为乐谱,同一份乐谱,不同的人演奏,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有的力度大些,有的力度小些。
第二个观点是,基因是有记忆的。从达尔文进化论推导出的基因是在长期优胜劣汰的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适者生存的原则下,保留下来的基因是没有被淘汰的,不适应生存环境的基因被淘汰了,所以没有保留下来。但作者认为,基因是有记忆的,它会将自己的信息刻在DNA上记忆下来。尤其是在突发的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人体为了应对突发的变化所作出的应对措施,会被基因记忆下来,目前观测到的是,这种被记忆下来的基因,至少已经遗传了两代了。荷兰曾经发生过人为的饥荒,饥荒时期人们需要尽可能地吸收和保存热量、糖分,甚至婴儿在母体中就要提高自己吸收和保存能量的能力。这样的基因被记录和遗传了下去,在饥荒早已过去几十年后,当年面临饥荒者的后代依然具有很高的吸收和保存热量和糖分的特征,他们中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患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第三个观点是,基因诊断和基因剪辑是未来基因研究的方向。通过基因诊断,可以预测一个人会有罹患什么疾病的风险,提前做出应对。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就是因为家族有患乳腺癌的基因,所以提前做了乳腺摘除手术,是自己患乳腺癌的风险从85%降低到了5%。基因诊断还可以预测一个没有出生的孩子的相貌、性格、健康状况等。我觉得这一点比较危险,目前仅仅能够通过B超诊断婴儿性别,就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有些家长知道了婴儿的性别后,就会选择流产来放弃自己不想要的性别的孩子。如果能够提前进行基因诊断,如果医生告诉家长,自己的孩子将来得某种疾病的概率很大时,家长会怎样选择呢?
当然,基因的研究方向还包括了基因剪辑。如果一个受精卵被发现具有某种致病基因,医生可以将致病基因从DNA上剪掉,这个孩子就不携带这种致病基因了。进一步,医生还可以剪掉其他一些基因,比如能够导致坏脾气、学习能力不好的基因。不过,到底怎样就是坏脾气的标准,怎样就是学习能力不好,这个标准怎么界定,也是非常麻烦的事。
能够剪掉一些基因,那粘贴上一些基因也是可以办到的。每位家长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粘贴上美丽、健康、聪明的基因,这不就是制造转基因人嘛!到底是让有钱人可以出高价制造转基因的优秀孩子呢?还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人类进行大升级?现在无法想象。技术上的障碍总有解决的一天,道德好和伦理方面的突变才是人类面临的更大困境。
在剪切和粘贴之前,还需要甄别到底哪些基因就一定是好的,哪些一定是坏的。比如很多有精神方面疾患的人却具有非凡的艺术天分,这种基因到底是好还是坏?类似的很多问题人类都还没有想清楚。
科学技术在推动人们前进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从未出现过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几乎没有什么经验可循,只能一边前进一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