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学历越低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反而越高?

01

这可能是因为在家长学历低的情况下,对孩子要求太高冲突会比较严重。

通常来说,更严重的冲突,会更加容易被感知到。

这并不是说学历高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要求不高,而是因为学历高的家长和孩子的冲突不是那么的明显。

这也是我们厌学症管心营在实际上咨询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这里可以分享一下。

学历高的家长同样对孩子的要求是不低的,但是这些学历高的家长和孩子的冲突是没有那么严重的,或者说冲突的点是不一样的。

学历高的家长,是能够理解子女在学习上的痛苦。(学历高的家长更有可能无法理解孩子智商上的痛苦。)

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学历高的家长可能本身经历过这些阶段,所以知道怎么处理。

所以,可能学历高的父母会给予孩子比较合理的处理方案,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就算再不济,也能理解孩子在那个当下遇到的事情,能共情孩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冲突就没有那么大了。

甚至能提前做好规划,帮助孩子更好的度过困难。

比如学历高的父母,都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早早在孩子小学的时候就培养了一定的英语能力,那么孩子上中学的时候再学习英语,就没有那么吃力了。

02

举个具体的例子,当孩子抱怨“妈啊,我真的快疯了,毕业论文我写不出来!”

如果家长没上过大学,是无法理解毕业论文是什么东西的,又缺乏对子女的同理心,那么亲子对话就会类似这样:

“你看你都快说了一年了,平时不知道好好努力。”

“我努力了啊,但是我实在不知道数据哪里来。”

“找这么多借口,不会问老师吗?不会去图书馆看书吗?我看你就是不努力!”

“是数据出不来,找老师、看书数据都不会凭空出来啊。”

“你花了这么多钱读书,论文都不会写,我看你就是白读了。”

“我和你说不通!”

“怎么别人都能写出来,就你写不出来?我看你就是不用心。”

假如家长上过大学,就知道毕业论文是怎么回事。

虽然说隔行如隔山,但是也能理解孩子写不出论文的痛苦之处。

而学历低的家长,没办法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痛苦。

甚至,有的家长会认为毕业论文是类似高中作文一样的东西。

但是我们厌学症管心营认为,这不意味着父母不想关心子女,只是家长不懂得如何关心,同时内心可能又比较焦虑孩子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家长的内心是有一种无力感的。

于是子女遇到问题时,就忍不住说出指责、抱怨的话。

这样冲突就会变得严重。

03

所以,当家长的内心有无力感的时候,其实思维逻辑很混乱的,情绪是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如果我们带入的是孩子的角度,从家长的高要求行为中感受到的是痛苦。

但是你带入到家长的角度去看,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情况就不完全不一样了。

“你为什么不发一篇期刊论文,我看别人发了一篇期刊论文后直接保研了。”

“妈你知道什么是期刊论文吗???”(疑惑)

“你大学读了4年书,也没见你搞点东西出来”(嫌弃)

“妈,期刊论文不是我这种凡人能发的,那是得做出巨大贡献才行的。”(努力解释)

“我看了新闻里面,清华的XXX都能发一篇论文保研了,怎么你就不行?!”

“什么叫清华的XXX发了一篇,那叫因为是清华的XXX,所以才能发一篇。”

“人家努力可以,怎么你就不能努力?”(高要求)

“…..”

在这样的一个场景当中,我们厌学症管心营的老师发现,子女感觉到被指责和控制的痛苦,但家长感觉到的,却是一种关心与保护的正确感。

母亲说得对不对,很对,也很道理,努力确实说不定可以发文章直接保研。

但是这个难度太高了,对于一个普通大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假如是学历高的父母,虽然有可能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但是学历的高的父母给孩子的可能不仅仅是要求,还有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方法。

“你发一篇期刊论文吧。”

“啊?”(疑惑)

“没事,妈教你怎么做这个研究。”

“好的。”

你看,这就没冲突了啊。当然,实际上子女也有可能并没有遗传父母的基因,搞不懂父母在说什么,把父母气个半死,也有可能发生冲突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