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发工资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是否把刚到手的工资算了又算,生怕少了,还是还没暖热乎,就要还债了,工资,是打工人毕生的追求。
刚大学毕业,想着自己专业挺好的,也高收入领域,工资应该会不差吧。由于疫情就在网上投了简历,看到毕业生的薪资基本在6000到12000之间,想着自己要求也不高6000-8000还可以,可是找着找着发现很多6000-8000都不包吃住。我作为一个只身前去异地的女孩子,吃住才是大问题,大城市不包吃住,6000-8000真的到手能剩多少,所以就想着4000-5000也行,包吃住就行了,可以攒下钱,上班后才知道,所有的一扣,到手也就三千多了,原本说好的包吃住,结果还要交一百。看着这到手的工资,有时真的怀疑自己上大学为了什么,农民工都比我们挣得多,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有相似的感觉吧。
后来我想开了,拘泥于眼下的工资,或者想频繁跳槽,是不明智的选择,大学生应把自己看的低点,学校所学的所有东西并不能一出社会就立马用到工作中,而长足的进步才是我们底牌,我问我一个年入过百的朋友,他一句话点醒了我,不要过于拘泥眼前,初入社会,最需要的是学习,用最短的时间学习别人多年的经验,完善自己,如果迷茫,就多尝试先找方向,避免迷茫时间太长,蹉跎了大好年华。
三千块的大学生并不罕见,长期的学习与思考才是我们在大学最大的所得。希望这篇反思能给跟我有相同感受的朋友一点启迪。不再为低工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