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写我心,每个有经历的人都有故事。
可是我相信每个人一定会有那么些陷入瓶颈的时刻。
思路卡壳,文笔捉急,灵感干涸,情节空洞,文不抒情,词不达意……
种种问题太多太多。
身为一个小小的作者,我的一知半解有些浅薄。
但还是想要引出这个话题,并分享一下。
1.文笔无法准确表述本意怎么办?
写短篇的孩子常常会有这种感觉。
用了很长的句子来表述自己的感受,却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自己读着都觉得力度欠缺,更不要说给读者来读了。
我们以为的那句话是那层意思,却并不代表读者能读出来那层意思。
自然读者读着读着就会觉得嚼之无味,品之无意了。
其实这种感觉,最根源的问题在于,遣词造句。
文笔的细节体现在句子,而句子的亮点在于词语。
往往一句话,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是某个词语。
如果词语用得不准确,不到位,就好比一副眼睛没有画好的美术作品。
自然,感觉会不到位。
因为词不达意,所以句不抒情,文不表心。
想要克服这个问题,没有捷径。
只能积累,当词汇句型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量变必定引起质变。
遣词造句,也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功。
基本功硬起来,才能看出来文笔。
2.写故事情节空洞,思路卡壳怎么办?
不论是短篇故事还是长篇小说。
情节空洞都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明明脑海里满满都是汹涌澎湃的素材,可是写出来却总觉得很干瘪。
很多人把这个归功于是因为文笔不足。
其实并非只有这一个原因。
更重要的是你内心对于这个故事的思路延伸和脉络勾勒。
这种脉络勾勒也可以称为“大纲”。
不论是写长篇还是短篇都非常的需要大纲,没有大纲的故事创作。
可以称之为“信马由缰”“随意而行”。
而大纲并非局限于文字这一种形式,你可以做成表格,你可以画时间轴,你甚至可以拼图制作。
只要你能够整理好你脑海中满满的素材和花絮。
思路的大致雏形出现的时候,就需要你开始用“心”了。
你需要了解和判断,那些思路的轨迹里,哪些是你想要重点着墨,让其成为亮点的。
哪些简直是平常的流水账可以一带而过的。
分清详略,制造亮点。
这是情节上避免空洞无内涵,泛泛无亮点的不二法门。
我们要学会让亮点变得丰满。
当亮点丰满,情节自然不会黯然无色,空洞乏味。
相对于短篇对于亮点的细细雕琢,长篇更需要对情节进行延展。
发挥你的想象,制造矛盾,制造冲突,制造意外,制造惊喜,制造悬疑。
当你有了悬念,你就有了吸引读者的资本。
神秘的,才最惹人爱。
对于思路的卡壳,其实根源还是基于第一个问题。
当你信马由缰,自然会有因为意外终止打断的情况。
可是当你已经建立了一个思维王国,你的思路就已经无比清晰的出现在了你的脑海里。
除非你有更好的灵感,需要重新进行改动。
可是当灵感迸发出火花的时候,正是你丰满亮点的时候。
捕捉你的灵感,捉住那个时机。
你的收获会出人意料。
3.故事题材自己总是感觉不吸引人怎么办?
其实这一点你并不需要担心。
故事的题材虽然千千万万种。
可是总有冷门和热门之分。
你选择一个生僻的,文笔再好,情节再精彩,也只能吸引小部分读者。
你选择一个热门的,比如爱情故事题材。
写爱情确实很俗,可是这就像看电视剧。
爱情很俗,婚姻很俗,宫斗很俗,战争很俗,家长里短很俗……
可是看得人还是很多。
故事同样如此,你的题材只决定了很小一部分。
关键在于,你擅长写什么题材。
你的内心,你的经历,会告诉你,你能够写什么,你不能写什么,和你能写好什么。
千万不要随随便便就给自己的文章贴标签。
诚然,当你自己都觉得故事不吸引人的时候,那么它肯定也没办法吸引读者。
可是别因为你自己的主观,就去判定一篇文章的可读性和耐读性。
认真写,相信你自己的文章。
它就像你的孩子。
你的造物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