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西黄氏二世祖 黄国栋血书(南宋驸马、进士)
我听说编撰家谱,目的在于上记祖先事迹,使后世子孙了解;下记子孙分支,使他们知道自己的根源,此功德巨大而深远。何况我这个南宋的逃亡之臣在东西南北四处漂泊,更不能没有谱牒来记述这些事情。
我的祖先是河北人,为躲避五胡乱华而迁到开封,金兵南犯,又迁到杭州,成为杭州的著名望族,世世代代与赵宋皇族联姻。传到我的父亲天从公,在绍定(宋理宗年号,公元1228—1233年)初年生下了我。我侥幸在咸淳戊辰(戊辰是宋度宗咸淳四年即1268年)中进士,任职大理寺丞,转任内阁侍从。
元军猖獗,我跟随皇帝(南宋卫王赵昺)流亡到广东新会崖山,奉杨太后(度宗之淑妃)懿旨,保护(当时赵宋仅存血脉)魏王赵若和。
不到一年,元军大队人马逼近,连日展开激战,我知道形势危急,就与张世杰、许达甫等人用十六只船保护魏王夺港而出。在广东崖山的浅湾遇到陈宜中丞相的船,大家商议,想要到福州去,以图恢复宋室。忽然飓风大作,张世杰不幸沉船,陈宜中的船也破损,只剩下我们(魏王和天从公父子)四艘船,漂流到浯屿(今龙海市浯屿岛)海面,后又失掉舡具等船具,于是就从浦东上岸,把赵若和魏王隐匿在我们黄氏族内,改赵姓黄(当了天从公第三子,字国柱),一起居住在浦西。呀!作为臣子,应为忠于皇帝而死;作为儿子,当为孝顺父母而亡。
在这时,文天祥己经被元军俘虏,张世杰、陆秀夫跟随末帝捐躯入海,以生命报效了国家,他们的一片忠心天地可鉴。难道唯独我不能象这几位忠臣那样为保存节操而献身,却故意厚着脸皮逃生吗?不!依据《礼经》,读书人要谨遵皇命,我奉杨太后的懿旨保护魏王,魏王活在世上,也许还能够使宋室死灰复燃,东山再起。无奈生聚教训十分艰难,建立的军队都没有几支。
乙酉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即公元1285年),西川狂徒假借宋福王之子的名义造反,导致暴元凶残镇压,并重金悬赏捉拿。我很担心我们的人泄漏魏王健在的秘密,用忠、义的道理勉励族人,假冒黄姓的赵姓皇族也隐蔽起来,约束行踪。县里的百姓只知道浦东有黄姓家族,却不知道有赵姓家族,赵氏安全了。这都是我为了延续赵宋的血脉而作的努力。
呀!我抛弃祖宗祠庙,舍弃先人坟墓,奉父亲嘱咐,冒着刀锋箭石,在波浪间颠簸,历尽千辛万苦,九死一生,方使魏王逃脱危难,是为了什么呢?如今我已经老了,复兴宋室的事业也难有作为了。父亲(始祖天从公)又在去年二月去世,我独自一人处在悲痛之中,对往事遗憾失望之极。
我在中原地区出生、成长,年老了却居住在海边的荒芜之地(浦西)。抬头看到大好河山,挂念魏王及先父。每天早晚只有对天哭泣、大声叹息罢了。后代子孙补记我的行迹时,不知还有能够完成我的遗志,拥立赵氏孤儿的人吗?还有能够坚持孝道,崇敬祭祀祖宗先人的人吗?如有的话,就算没有辜负我记述族谱的初衷了。至于家事,则有家产、家规在,你们遵守家规,保护家产,我还要多说什么呢?
岁在
戊戌(元成宗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端月望日(正月十五日)
宋逋臣黄材字国栋 泣血书
(厦门大学历史系 林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