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让搜索结果合你心意

如意如意,随我心意,快快显灵!

we transduced PKC-θ-deficient (Prkcq−/−) primary mouse CD4+
T cells with retrovirus encoding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alone or GFP-tagged wild-type PKC-θ or PKC-θ(2KR) and analyzed activation events in cells gated as GFP+ (indicative of successful transduction).

今天这句话让好几位同学犯了难,因为对转染过程中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用法不熟悉,纠结了半天也搞不清楚究竟转的是基因还是蛋白,GFP到底是怎么个标记法,百度也查不到相关资料。但其实这种非常大众化的实验套路是很容易找到资料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放弃百度,打开必应,输入GFP-tagged,回车

~~“垃圾百度,毁我青春!”~~

发现GFP的维基百科条目里有一句and the tagged proteins are produced, GFP is produced at the same time.
看起来跟我们想了解的GFP标记技术有关的样子,但是GFP的条目好长,怎么赶紧找到重点呢?让我们在上图所示的搜索结果页面里,那段话复制下来,然后点进维基百科,摁下Ctrl+F(页内搜索),再摁下Ctrl+V粘贴——

*诶,跳转过去了也!*

于是我们就找到了这项技术的简要介绍,原来是把GFP的基因放到要标记的蛋白的基因所在的区域,并且让它们受相同的序列调控。这样转染之后,GFP的表达就意味着被标记的基因也表达啦,搞定!


当然了,这次的例子是一个灰常普及的技术,自然好找,如果仅仅通过必应直接搜英文根本没法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技巧了。啥?你问怎么才能用谷歌?不想折腾的话,这么着就行

“你一般都用必应搜什么?”“搜谷歌。(^-^)”

The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