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初看到这本书时,还以为是常见的鸡汤文,可看了一遍以后,忍不住又看了一遍。作者乔希.维茨金(JOSH WAITZKIN)6岁开始下象棋,13岁获得“象棋大师“头衔,22岁开始学习太极拳,连续21次赢得全美太极冠军及世界冠军头衔。这本书是他学习象棋和太极多年的经验之谈,每一篇章节都是他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诚意攻略。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用那么具体生动的语言把抽象的学习过程描述得如此详尽。以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与大家分享:
1.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
乔希介绍了发展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卡罗.德维克博士提出的概念“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属于前者思维方式的孩子会把自己的智力和技能水平看成一个不能更改的固定整体,认为自己在某个领域只能达到一个有限的水准,譬如说,认为自己不擅长画画,现在画成什么样子以后也只能这样。而后者会认为通过学习,循序渐进,从菜鸟也能成为大师。作者告诉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这样一点:我们的学习方法是可以一直改进的。”
毫无疑问,在人生这个持续一生的学习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学习思维差异会带给我们本质性的影响。在曾经的日子中,我不只一次用这样的话语做借口“我天生不适合做这个”“这个我做不来”。现在想来,不禁一头冷汗,这样的借口在敷衍了别人后,欺骗了自己,一次次的自我暗示自己在这些领域是有缺陷的,给了自己懒惰的借口,不去思考,学习,改进,只是一句话就放下了曾经的那些挑战和机会。
我曾看到很多人在不同的领域运用着某种“过程至上”理念,并将其转化为“从未尽全力”或“我根本不在乎结果”这类借口。他们自诩已经达到“无我之境”,只关注学习,不在乎结果,但这只是他们不敢直视自己的借口罢了。
过多的逃避结果可谓坏处多多。成功的道路绝非一帆风顺。否则岂不是人人都能当上冠军。因此我们需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应对沿途上的种种挑战,而真遇到问题时,学会游泳的唯一办法就是下水。
作为大人,我们要自己承担责任,培养一种健康,自由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勇敢出发,全力以赴,胜不骄,败不馁。事实上,如果不尽最大的努力,我们便无法从挑战中有所收获。成长源于对决的那一刻。唯有推动自我,探寻自身能力的极限,我们才会有收获,才会进步。
2.软区域
在你考试的时候,突然外面传来嘈杂的声音,你焦躁,紧张,这时候,你就是处在没有弹性的“硬区域”中,如果此时,你深呼吸,接受了目前的状况,心平气和,把注意力集中在你面前的试卷上。这时候,你就是处在灵活的“软区域”中。这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只有在后者的状态下,你才能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这也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能。
作者从10岁时,开始面对对抗分心的问题,在连续的多年比赛中,他不断训练自己在赛场上面对不如意的外界环境,尽量让自己处于软区域中。他用自己的体验告诉我们“首先我们要学着心平气和对待一切已发生的事;之后,我们要学着将这些事情为我所用;最后,我们要学着做到完全自给自足”“不去压抑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其导向高度专注”
3.旋涡效应
作者将连续犯下错误,最后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这种状况定义为“旋涡效应”,他用自己目睹的一件交通事故形象的说明这种状况:一个头戴耳机的姑娘在误踏出人行道后,被一辆自行车轻轻撞了一下,姑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只顾谩骂那辆逃走的自行车主人,随后,悲剧发生了,一辆汽车将她撞飞,伤事惨重。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中,一个错误发生了,我们没有保持冷静,回复正常思考状态,结果一个接一个错误发生,最后局面不可收拾。这种状况绝不鲜见,虽然不一定像那个撞飞的姑娘一样严重的后果,可那种不可收拾的状况也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挫败,所以“连续犯下错误以后恢复清醒头脑的重要性”对我们来说一样重要的借鉴意义。
除了以上三个章节是乔希在学习象棋过程中的体会,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还有他在学习太极拳后进一步的体会,例如:保持初学者的谦虚,且愿意以退为进,在压力和外界关注下保持一贯的学习习惯;对基本技能的重视,每天学习得更深一点而不是更广一点;面对困境时,挖掘当时的学习潜力,让挫折来磨练自己的意志;面对危机关头,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容自如面对;释放压力,通过一些固定程序,尽快恢复最佳状态。
每个读者读一本书,都有自己印象最深刻,且自己最有感触的部分。这些就是我看完两遍《学习之道》的感想。在阅历更多之后,再次重读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毕竟我们的一生都是在学习的路途上跋涉,将自己的经历和《学习之道》结合思考必定有更多的收获,就这个意义上,这本关于学习艺术的书籍,值得终生回顾,经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