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注了不少学习方法论的文字,知道了“刻意练习”这个专有名词,也知道了“不要低估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所需要的重复练习次数”这句话,其实说到底还是“刻苦努力”的衍生版,只不过这个努力更具象化。
然后我深刻反思了一下自己:我这些年都做了哪些刻苦的事?嗯,当妈!
当妈是件辛苦的事,我学的特别努力,每天抱着各种育儿文章啃,跟着各类老师后面学,带着孩子各种玩……努力到让自己常常处在焦虑的状态,再回头看看,当其他妈妈都发展成幼儿教育的大拿或者正在往大拿的路上前进时,我做成了什么?幼儿教育说不出高深的理论,故事电台一直不温不火,孩子听话的时候我觉得是个成功的妈妈,恼人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特别失败,我开始怀疑一切,我不够努力吗?我不是每天都在练习做个好妈妈吗?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静下心慢慢捋,才发现问题的症结是我根本没想清楚我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想在育儿方面有所成就,我为此做了多少刻意练习呢?答案是NO。虽然我读了不少育儿书,但是从来没做过一次输出;虽然我也在录故事,在最初的几期里还会有故事的感想和家长分享,可是后面越来敷衍,没时间选书,拿起一本书就读,没时间去思考感想,直接匆匆结束,再后来连更新的时间都成了不固定……看似都在做了,却一直是低水平重复,可悲的是,花了时间,却没有看到实质性的进步;更可悲的是,我一直作为“井底之蛙”存在着,我一直以为自己在育儿方面做得很不错,直到认识了一些牛妈们,我才意识到我和她们的差距不是几本书的距离。
后来我开始观察公司的员工,我想用别人的经历来验证哪些是刻意练习,哪些是低水平重复?我在媒体工作,几年前部门招了个年轻的摄影师,他在公司只呆了一年就离开了。离开时,他的摄影作品已经有了大片的即视感,同时还学会了视频拍摄技巧,再回忆回忆当初刚进来的样子,真的可以用“今非昔比”来形容。他这一年都在做什么?我看见的是,他的办公桌上摆着厚厚的一摞书,每天认真的做完分配的工作之后,他就会不声不响看书学习,有关于摄影技巧的,有关于人生哲学的……我听说,他下班后会去拍城市夜景,上班之前去拍日出,刮风下雨也难挡热情。记得一个深秋,正好赶上一场流星雨,他在网上选好观测点,夜里便带上器材驱车去了。四下无人的郊外,他一个人支着相机,冻得瑟瑟发抖,守了整整一夜,后来剪辑成了一个几十秒的小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斗转星移的奇幻星空,真的是太美了!
他要做个名气响当当的摄影家,也正是这一目标,让他不畏艰难,起早贪黑,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去留住一个个美丽的瞬间,让自己的技术有了质的飞跃,而这些都离不开“刻意练习”。
能坚持“刻意练习”的,总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在做着“低水平重复”。每天朝九晚六,每天按部就班的做图做视频,两三年下来,发现能拿得出手的作品没有,远不如刚进公司的技能水平。每天都在做,为什么不进反退呢?
因为“刻意练习”和“低水平重复”之间差了一个“目的论”。当你有目标时,你的刻意练习就有了动力,有了方向、有了步骤。而“低水平重复”是无目的的,只是为了完成而完成。
之前听过一个例子,一个外国人学习中文的电脑键盘输入,她给自己规定了两个月的学习期,每天练习但是效果不佳,直到有一天公司有个急项目,必须在一天内完成,而她却因为这次的紧急项目学会了输入法。
很多人一直痛苦于学英语,丢了捡,捡了丢,往复多次,英语水平却不见提高,其实究其根源是因为很多人学英语的目的不明,大家背单词我也跟着背,大家背文章我也背文章,大家看美剧我也没看美剧……时间付出了,效果却尴尬,又一次陷入了“低水平重复”的可怕旋涡中。
所以,拒绝低水平重复,做刻意练习之前,先想好我做的这个练习是为了什么?目的明确之后,再给自己列个明晰的达成目标的计划,最后进入实施阶段,拿出你的刻苦和努力,用毅力来一场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