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激励孩子们做更好的自己,班级实行各项表现量化赋分评比,一周后看看谁的表现好,比比谁的分数高。
一次下午给孩子们记录得分情况时一位同学说道:“老师,我要举报XX同学,他乱扔垃圾!”“嗯嗯,他举报的是事实嘛?”在得到其他同学肯定及被举报人承认后,我表扬他不但管理好了自己还能监督同学,加2分!顿时,引起了一片沸腾。第二天,“老师,我举报XX,他推人!”“我举报XX,他说脏话!”“我举报XX,他打人!”在得到加分后,举报人都兴奋无比,大家都开始了不可控制的检举之路:“老师,我举报XX,他踩着我脚了!”“我举报XX,他冲我做了一个鬼脸!”“老师,XX动了一下我的钢笔!”“我举报XX,他回了一下头!”……细微的动作、鸡毛蒜皮的问题此刻通通被翻了出来,有的同学甚至一下举报好几个人,连被举报人都没注意的“不小心”也被放大化,成了加分的举报材料。这么下去,全班没有不被举报的了,一举一动都难逃“法眼”,为了加分,孩子们纷纷出卖同学,揭露别人缺点。在举报他人的同时也被别人举报着,但却没有一个举报自己的,都揪着别人的缺点不放。
这样可不行,我给孩子们讲了《两只口袋》的故事:造物主为了让人认识自己的缺点,给每人的脖子上挂了两个口袋,胸前的口袋装别人的缺点,自己的缺点则放进背后的口袋。结果却事与愿违:人们很快地看到别人的缺点,对自己的缺点却总看不见。他们听后若有所思,纷纷撤退。
其实不仅是孩子,我们的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事。我们总是能很轻易地发现别人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这是很可怕的。古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要以人为镜,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