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三点来了一个十一岁的女孩,身穿漂亮的及膝连衣裙,齐留海,垂到肩的直发,身高大概一米一左右,比同龄人略低,很漂亮的小姑娘,但眼里透漏出小心翼翼和警觉,声音很小,我几乎听不清,说话时先要看爸爸的脸,一副担心害怕的样子,和之前她爸爸所反应的:不听话、乱发脾气、哭闹、霸道,完全对不上号。我很好奇这个姑娘到底是什么样子。
还好,一会儿她就能接受和我一起玩个画画的游戏:我来当时间老人负责计时,她和爸爸负责画画,每人一分钟合作完成一副画。最初的3轮不允许交流,各自画个人的,小姑娘在爸爸画画时有时捂着嘴笑,有时皱眉,有时叹息,当可以交流时又不停对爸爸提要求,并且“嫌弃”爸爸画的不够好,当我引导她可以用语言告诉爸爸怎样按照她的期待来画,有怎样用言语告诉爸爸她自己的需要时,这副画画的越来越快,姑娘的脸上也露出越来越多的笑容,而我也穿插着问她的感受时,问她生活中发生类似事情时可以如何处理,让她试着用双方都舒服的方式来表达,同时达到自己所期望的样子。小姑娘忽闪着大眼睛,似乎明白了。我不知道她明白了多少,也不知道她明白了什么,只是她告诉我:从来没有这样画过画,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
然后她开心地告诉我:这是一棵五彩树,树上有好多饼干、锅巴、巧克力、甜圈、苹果………都是好吃的,一个小女孩在树下荡秋千,太阳白云小草都可漂亮啦。或许这是小姑娘美好的愿望和期待,因时间到了没有继续交流,给她布置作业:把这副画继续涂上颜色,和奶奶、爸爸或妈妈一起这样画画。小姑娘开心地离开了,我却陷入沉思。
这是一个被过度关注同时又被忽略的孩子。父母在她3岁时离异,跟随妈妈一起生活,妈妈及姥姥一家对爸爸痛恨,常常在孩子面前述说爸爸的种种“不是”。爸爸再婚,并又育一子,加上工作繁忙,去探望和接回家一起玩的时间不多,只是经济上“百依百顺”。半年前因妈妈结识新的男朋友,提出把孩子的抚养权转给爸爸,并且跟随爸爸生活。爸爸欣然接受,却只能由爷爷奶奶来接管和照料日常生活。爷爷奶奶生活上完全包办,照料的特别仔细,却常常被孩子的“无理取闹”“撒泼打滚”“撒谎”“完不成作业”“成绩不好”“不好好睡觉”发愁到白头。而每一次妈妈接过去也会出现哭闹喊叫,为之妈妈生气发愁无奈。两家人都愁的没办法,由是想到了看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不会改变一个人,只是知道伤害孩子的,不是父母离婚,是离婚后的抚养者,用仇恨来养育。十一岁的孩子如果在家真的是家长描述的那样,继续发展下去该会成为什么样子或许大家多少会预见到了。
我见过最差的父母,就是通过贬损另一方,拉孩子给自己当同伙,用培育仇恨的方式,在孩子心中种下扭曲的种子。正如这个小姑娘,我不知道她的心里被种下的是什么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无论如何种子会发芽。
每个孩子心中,都流着父母双方的血脉。诋毁任何一方,就等同诋毁孩子的一半。父母任何一方在幼小的孩子眼里都是高大神圣的,诋毁只是让孩子处于困顿迷茫中,无法分清真相,最终导致迷惑和对世界的不信任。
所以,在孩子面前,对离开的那个人秉持客观,是慈悲,更是教化。离婚后,夫妻关系解散,亲子关系永存。记得,父母宣告离婚,孩子仍是两个人的孩子。唯有看到对方的好,承认对方做的努力个对孩子的爱,才是对生命和孩子真正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