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10岁的时候,小智对头发的执着并不明显。男孩子嘛,头发长长了自然要去修剪。清清爽爽地从理发店回到家的时候,令人恍惚世间竟然有那么帅气的男孩子。而且每次都会从心里暗生赞叹,很真诚地呓语,他人没有察觉。
才过了一年,小智的头发可就变得精贵了。长长了也要再长,明明外形已经像一个鸡窝了,却偏偏视而不见,自认潇洒美貌至极。前面的头发卷曲,蓬蓬的一丛在天灵盖上鼎立,两旁边的直立后失去支撑,一缕一缕塌下来覆盖脑顶,活像一只鸡窝倒扣在头上的帽子,我认为难看且闷热,小智认为漂亮且潮流。唯一正常的是后脑勺的头发,始终长不赢前面和顶上,于是细细密密地覆盖在后脑勺上,不长不短,倒也合适。但谁的审美是盯着后脑勺上的头发引发的啊。好在几十年后男人的秃顶来袭时,恶狠狠的时光也不会薅光了头顶的密匝卷发吧。
顶着这一头鸡窝般的头发出门的情景,想想都觉得恐怖。不过有一次我总算看到小智进了理发店。但出来的时候,头发似乎没变,似乎又短了一点儿,鸡窝状反正没有变。
小智13岁,还是个孩子啊。这样百折不挠地抵抗着剪发,恐怕是他青春期时光捍卫着的一点尊严吧。他要对抗校规,对抗班规,还要提防父母,这些都是他头发的死敌,不剪短决不罢休。但规矩有什么错,也是为了他变漂亮啊,为了教他正式地融入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啊。
大约“教”也是一种干涉吧。父母已经教过很多遍了,头发长了剪个头理个发很正常啊。看小智不怎么理会,有时还会引发激烈的冲突,只好耐心地等待头发自己再长长,长到惹怒老师,老师气急败坏地威胁他:今天不去理发店剪头发我就帮你剪。
父母的等待真漫长广阔啊,连头发长长这事也要靠等待。等他自己去触动某个机关,然后如大梦初醒般,突然间就了解了一切,突然间全盘逆转,突然间就一下子变成最善于把握生活的人了,头发问题迎刃而解。
甚至父母的心也靠等待而在荒芜和充盈间平和和倾斜。
就像小智的书桌,无论再乱,妈妈也不再指责了。似乎想尽量隐藏某种冲突,要等着他先将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一事纳入他自己生活中理所当然的轨道,然后再等着他自个儿慢慢发现房间脏乱差带来的后果:垃圾桶发臭的酸奶杯,蚊蚊蝇蝇盘绕的桃李核,作业本上不小心滴落的辣条红油......这次最严重,红油已经映透了纸张,那一抹圆形状,薄如蝉翼的感觉,甚至连续穿透了好几页纸,再配上歪歪扭扭的字,比垃圾桶里翻出来的垃圾还像垃圾。反正妈妈必须学会等待,也学会了等待,甚至有点儿善于等待。
小智不可能一辈子头发如鸡窝,房间如乱麻,毕竟他正在不断地接触“成长”这件事的真实之处---他会在学校里学习,会在阅读里冥想,会在伙伴里探讨,会在错误里摔跤和爬起,会在父母关爱和陪伴里感知......总有一天,他会发现顶着鸡窝般的头发出门实在不是新潮和漂亮,也觉悟到清爽干净整洁的房间和乱如麻的房间的区别。那时他会疑惑。像他这么自信自卑自尊自然的人,总会想法子改进的。他正在不停地长大。
生命总会自己寻找出路,哪怕明知是弯路,也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啊。
而那些一开始就直接获取别人经验稳妥前行的人,那些起点高,成就早的人,其实他们所背负的生命中属于探索和领悟的那一部分,想必也同样茫然吧。
最奇怪的是,不等小智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就先替他释然了。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能有什么能替代他的成长觉醒呢?唯有自己吧。再说了,他剪短了头发去上学的第一天回到家,他就兴奋地对我说:“同学们夸他是精神小伙。”
我说你不是不屑于听父母的话么,他嗤之以鼻:“那是小孩子才会做的事嘛!”
我一想也是啊,小智13岁了,精神小伙是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他终究会自主自立自驱。
小智一方面四平八稳地过着他的学校生活,另一方面也有着自己美妙而热烈的梦想。他常常说以后他要赚很多钱,可以给我买一辆超级跑车,每个月可以给我很多零花钱......憧憬完毕喜滋滋地去我的手机app上买了一个手指滑板,自觉地给了我相同面额的现金。然后悲伤地发现今年的压岁钱还没到年底就彻底花光了。后期要彻底沦落到在家里打工赚零花钱。不由令人同情。
因为这些目标,他好好学习了一阵子。
总之,小智这个远远还没长大的,还带着稚嫩气息和混沌面目的小伙子啊......一想到不久后也许会俨然成为父亲的模样,高大又热情,说话洪亮又自信......便深深祝福。
对了,后来在哥哥家看到哥哥的书桌整齐又有序,房间整洁又舒适,果然,他得到了领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小智一直很郁闷,终于开始对自己有所怀疑:为什么哥哥的房间整洁又干净,而自己的房间混乱又无章?
我窃喜,之前他一直认为房间乱不是个事,自洽即合理,连上课发呆这事他也认为他是在冥想,不是说冥想对身心有好处么?
于是,他开始思索自己房间的乱和学习的相关关系,甚至牵扯进来了头发这件没有关联关系但和他有紧密联系的事。
对了,他后来长舒一口气,下了某种决心似的对我说:“妈妈,我觉得我开窍了。我知道要怎么度过自己的青春了。我终于知道什么是努力,坚持和决心了,你就等着瞧吧。”
我瞧着呢,孩子--伟大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