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周报的时候,又在感慨好像什么都没干一周又过去了。痛苦回忆周一到周四到底干了什么,发现最有价值的一件事情莫过于跟市场一起下店了。
因为促销一直拖延,自己态度消极,所以想出去散散心听听商家在想什么。原本出发前也是准备着问题在,但是倒没有想过获取到什么样子的答案。
并未学过用户调研的我很担心自己发问总是拿既定结论去YY,看到公司某部门做的调查问卷笑出声,看似选择实际并没有任何选择。
第一次下店纯属去玩,没准备没记录没数据,回来被leader问下店的基本情况,我茫然。
此次店铺与上次不同,老板态度超级好,一直跟我聊天,中间被别人打断好几次让我很伤感,每到关键时刻就挂掉。后面就直接放弃索问答案纯粹聊天了。
本来想从促销活动开始问起,目前店铺如何做促销之类。老板谈起了店铺的峥嵘岁月。
2011年7月23日开店,只有店庆才会有活动。我问如何通知顾客,她答,顾客来消费的时候告诉TA。我竟无语凝噎。
养生馆与美容院极大不同在于,美容院坑蒙拐骗多,而养生馆是实效立马显现。
同去的同事一直跟我说,他们家口碑极好,靠的是家传药酒,而且效果极好。
似乎确实如此,我问老板如何吸引新客户(拓客),老板说,我店里的顾客都是老顾客带过来的。很多顾客专门从广州开车过来做理疗。
又说,之前在美团和大众上都试过,但是效果不好。因为来的都是年轻人,比较乱。我店铺的定位主要是35~55岁的中年人,像你们这样年轻的人一般都是肩颈和脊椎有点小问题,基本上捏一到两次就好了。然后岁数太大的也不会经常跑过来,需求没那么大。后来就放弃使用了。
老板把店铺开在一个小区深处,我靠导航加问人才找到大方向,后来同事到大路接我才顺利抵达。我在想老板也是自信,酒香不怕巷子深?
其实老板还挺精明的,明确了自己的用户群,也明确了经营模式。对于新兴事物不懂但持热情欢迎态度。即便她不知道公众号为何物,连QQ传电脑一张照片都不知道怎么做,但是她在蛮久之前就让别人帮忙自己开了订阅号,看到我们教她传一遍图片之后就能娴熟的继续操作。
不过不精明不会来事怎么能开第二家分店呢~
第一次去的店铺一个是美甲店,打算用公众号促销。一个是养生馆,主要是发消息、促销和预约。
这家养生馆不熟悉公众号操作,有发文的意向但是缺少时间。更多的是希望有预约的功能。
老板讲店铺人多如何处理,以及之前安利顾客下载我们的用户版app。结果两三个人注册的时候都显示号码已注册,顾客还怀疑老板私自使用他们的手机号注册。于是老板很委屈的表示再也不推了,我跟同事面面相觑。
我在想第一次下店得出的结论是促销(拓客)是第一大需求,群发消息是第二大需求,预约略鸡肋。
第二次出去感受是,又进入新世界了呢。预约是第一大功能,群发是第二,促销是鸡肋。
不过不论怎样,初期接收到的大方向还是对的,只是这个优先级并不十分确定,也许他们需要的功能并不是这三个,而是第四个我们并没有考虑到的。
不会调研的我似乎并不打算得出什么结论,在上一家公司的分享例会上,对于“需求不是调研出来的”这一论断很好奇,当时的纠结是调研为何不能得出需求?调研明明可以将需求实现的更好啊。后来同事轮番解释,我说的已经是两个问题了,调研确实可以完善需求,但是在没有任何需求的情况下,调研并不一定可以找到正确的需求。
后来我进了一家不靠谱的公司,央企出来的CEO关系网挺腻害的,大概是在酒桌上谈的合作,跟华南城某司似乎有合作的机会。于是我跟销售跑去调研,回来就深深地感慨,果然调研并不能得出需求。在客户不知道我们能为它提供什么,以及我们也不知道客户需求是什么的情况下,前去调研并且直接问,我们有ABCD,你要啥你选一个,只会无功而返。客户的反馈是ABCD都想要但是还是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者说ABCD都不想要,想要点其他的什么,你们还有其他的么?我的内心也是崩溃的。
以我的现状来看,依旧在执行层面的好处是,上面告诉我你要做A需求。于是我只需要去考虑如何去做A需求,调研了解线下实际场景能将体验做的更佳。至于A需求是否存在,怕是靠调研难以验证。
对于日志墙,似乎是美容院的功能,找业务部要了一份范本。原来美容院每个员工都背有KPI,所以会将每个顾客的需求记录下来(最无语的是K同事发给我的范本那位顾客与男票床上不和谐都记录在案,真可怕)。
而对于美甲店美发店养生馆这种推销产品性质没那么浓,且业务较简单的类型,日志其实意义不大,很多美甲店都是三五个人,老板跟员工同吃同住一起干活,也没必要记录哪个顾客喜欢什么颜色,这种属于锦上添花,不知道有多少老板有这个觉悟去做更好的用户体验。
去的这家养生馆会定期做培训,主要是老板讲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听老板的意思是经常讲重复的这样才记得住。当然她也表示她还会买书提供给员工,员工读完有所收获也会一起交流。而且在会议上,他们也会讨论工作中遇到难题会如何处理,各个交流不同处理方式的优劣,选择最佳方案。我内心惊叹。
而针对每个顾客身体情况的记录,老板表示他们顾客基本上都是锁定员工的,之前还有记录(纸笔),但是后来顾客变多,这样也比较麻烦,所以就放弃了。毕竟离职率也没那么高,顾客对于这个要求也没那么高。确实也是,你常去的店服务你的员工走了,老板帮你推荐新的人,如果不是相差天壤之别,你最多惋惜一下,并不会觉得什么。如果新的人比之前更棒,你反而觉得惊喜。
所以对于店铺而言,这是一个提升顾客体验的手段,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监控员工也是一大利好。
晚上搜索该店名称,发现新浪博客上还有人写文称赞,也不知真假。
不过厉害的是会员400人,流水账在8W+,老板表示上个月15W才是常态。去后台搜索了下其数据,从加入到现在活跃似乎在97%,似乎是个不错的调研对象。
重点是去了还有好喝的糖水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