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说:"没有人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说没有人理解你呢?"孔子说:"不抱怨天,不怪罪别人,下学人事向上通达真理,理解我的只有天吧!"
看完这句话,就像看一个大片的trailer,我的脑海中先后跳出来高山流水的俞伯牙与钟子期、管鲍之交,甚至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举案齐眉、七月七日长生殿…然后就在一个狂人的面孔中定格,那个狂人说:“孤独?你也配?只有天才和疯子才能享有孤独,你充其量有点寂寞罢了。”
于是我知道了孔子的孤独。
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统一王朝瓦解,诸侯争霸,烽烟四起中百姓常常生灵涂炭。而作为一个悲天悯人的圣人,他到处奔走号呼礼仪兴邦而被驱逐,教导仁义之事而被鄙弃,他空有满怀壮志而不得酬,虽有三千弟子而没有同一高度的诤友。
他是孤独的,而且孤独到无以言表。他只能说,知我者其天乎。
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在著名的诗词歌赋中见过“孤独”这个词,可是孤独却如空气一样浸润着文人志士的心灵,渗透在他们留下的每一段文字中。无论是旷古忧思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还是器宇轩昂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或是李大仙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等等等等,孤独一直在他们的生命中如影随形,割舍不掉。
解决寂寞的方法很多,结庐人境、呼朋唤友…而孤独却让人很难摆脱,那是一种置身闹市仍如独身荒漠的感觉,天、地、荒漠,没有共鸣。
如果普通人都是生而孤独的,那么圣贤哲人的孤独则是渐入高处后寻找共鸣的更不可得。
因此,普通人的孤独会在市井艳丽的花中慢慢褪色,而圣贤的孤独则会愈夜愈美丽。
普通人抵抗不住孤独,会变疯变傻,而高者则会在孤独中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思想的高峰。
不过,只因为走得太高太远,他们往往被同时代的人因仰望都仰望不到而鄙弃,于是世人说他们才是疯子。就像梵高,尼采,即使儒雅如孔子,也被当时人们各种嘲笑,以至于他自嘲为丧家狗。
丧家狗当然是孤独的,但它还有过精神的家园,或者它仍在寻找回到精神家园的路。可是古往今来那么多活过又死去的生命,或者是现在还活着的生命,只是装模作样地活过一次,然后如轻烟而散。
所谓尘世的幸福,没有了孤独的成份,也不过味同嚼蜡吧。
这几天一直在第二次读一本书,“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没有鸡汤,可是我深深知道,每一个抑郁症患者都是堕落的天使。走出深渊,只有靠自己,没有其它任何人,只有自己的决心和自己的努力。
所以你看,孤独也是灵魂高贵者的狂欢,虽然这种狂欢未免痛苦,有人却能在狂欢过后沉淀出闪光的思想,有人却醉死其中。
结尾就要用这句话了,“那些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 而孤独,就是这样一把双刃剑。
The Master said, "Alas! there is no one that understands me." Zi Gong said, "What do you mean by thus saying - that no one understands you?"
The Master replied, "I do not murmur against Heaven. I do not grumble against men. My studies lie low, and my penetration rises high. But there is Heaven - that knows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