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被刷屏的电影中一定有这部《流浪地球》,刘慈欣的作品,吴京零片酬带资入组,科幻硬核,全程高能,剧中有吴京的硬汉情怀和吴孟达的柔情奉献,实则是一场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影片讲述数十年后,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即将爆炸,而爆炸产生的热量足以将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毁灭。
人类为了保护地球而在全球地表设立了上万个转向发动机站,依靠其产生的能量将地球推离太阳系。
然而期间遭遇行星发动机动站停止运转,而朝着运行轨迹方向,地球即将和木星碰撞。
最终全人类联合起来,运送火石让停止的发电站继续运转,运用其产生的能量和宇宙空间站爆炸带来的能量,共同将木星引爆,利用爆炸后冲击波的反向冲力将地球和木星的距离拉远,人类带着地球继续在宇宙中流浪。
对于科幻硬核,我是兴奋的,作为伪工科生,看到片中未来汽车的内部构造、驾驶方式,地球启航产生的尾迹,行星发动机犹如“雅典卫城神殿的巨柱”,一系列的设计都是看点。
大刘的作品,都是在真正的科学研究结果基础上引发的灵感创作,这也是让人最感兴趣的地方。
这部电影之所以具有魅力,科幻题材当然是一大亮点。而我觉得,虽然电影将原著中的爱情线进行了删减,片中几乎没有谈及爱情,但是人文关怀的情感却贯穿始终。
01 刘培强与妻子
身为宇航员的刘培强,妻子患病变为植物人,几乎没有再醒过来的可能。为了拯救地球这一伟大任务,刘培强选择牺牲自己的妻子,将仅有的两张地下城通行证留给儿子和岳父。
孩子尚幼,需要监护人,需要照顾和陪伴。面对几乎不可能醒来的妻子,他的选择具有壮士的勇气和男人的理性。
只是作为凡夫俗子,这样的舍弃难免让人觉得遗憾心痛。所以他始终把一家人的全家福留在身边:在空间站的储物柜里,在飞船的方向盘上。十七年,他的内心也在一遍遍地经受着拷问和折磨。
在空间站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或许刘培强也曾一次次地问自己,如果换一种选择,会是怎样的后果。
生活中,夫妻之间的感情,越是在关键时候越能体现出来。所以在生死选择的时候,这样冰冷的决定始终让身边人无法释怀。
02 刘培强与儿子
因为妈妈被放弃,儿子刘启对父亲始终怀恨在心,他把全家福上父亲的脸抠掉,说爸爸是害死妈妈的人,他管他叫“那个人”,说他是骗子。
尽管完全不被儿子理解,刘培强对儿子始终是爱和信任。发现木星和地球即将相撞,他第一时间联系儿子和岳父,尽管在数十万里的太空中,他仍然牵挂着岳父和儿子的安危。
在得知儿子和岳父驾驶的车辆被征用后,他和负责火石运送的负责人通话,请求留下作为平民的家人。
而至始至终,刘启都没有叫他一声爸爸,不肯原谅他所做的一切。
最后,他独自驾驶着宇宙飞船引爆它,泪水从眼角滑出,一颗颗漂浮在眼角,他的泪里,有对妻儿的歉意和愧疚。
他用行动向儿子证明了自己——为人类的希望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刘启最终原谅了他。虽然这份原谅与理解来得有些晚,但终归还是来了。
朋友曾向我讲过她自己的故事。从小,她就被父母管得极为严格,小学六年她从来没有零花钱,唯一的玩具是表姐送她的一块电子表。为此她恨过父母,让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上高中她就开始尝试自己写文章投稿赚钱。念大学时她帮宣传队写文案,到超市做促销。
她说,成年后自己对金钱的占有欲特别强,拼命赚钱,但是绝不奢侈浪费,赚来的钱都被她理财或存储起来。毕业两年她就给自己买了一辆车。
她说长大后再反观自己幼年的家庭,父母因为照顾身体有疾病的叔叔付出太多,也没有盈余让她作为零花钱支配。她对父母的感情由当初的怨恨变为理解。
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有一些情结需要时间去证明,有些决定孩子年幼不能理解,慢慢长大,当他懂事的那天,他总能理解这一切背后的原因。
03 韩子昂与妻女
同样作为父亲的韩子昂,对女儿被这样放弃也是满心无奈和思念。所以他挽救了一个水面上漂来的婴儿,给她取了自己女儿的名字:朵朵。
他把朵朵当作亲孙女一样照顾,在她身上,他看到了逝去的女儿的影子,那是另一种形式的陪伴和安慰。
刘培强执行任务,在外太空生活十七年。而他一直尽心尽责地照顾着刘启,教会他汽车维修和驾驶技术。
片中没有讲述韩子昂妻子死去的原因。尽管只有他一人,肩负着监护人的责任,照料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他和两个孩子的关系却特别融洽,刘启叫他“老东西”,韩朵朵在得知他无法获救时,哭倒在地上。
当韩子昂最后从高楼峡谷一般的缝隙中掉下来,他满心平静地回忆起自己和妻子在上海的平淡生活:妻子每天为他做一碗面,虽然很咸,自己还是会吃个精光,不然妻子会不高兴。
他说,这里是他和老伴的家,是他们的根。所以最后,在这片土地上倒下,他依然怀着某种落叶归根的满足和平静。
经历过起伏的人生,反而容易把伤痛藏到骨子里,不再刻意为物而喜,为己而悲,坦荡地走完生命的旅程。
04 联合政府与地球人类
在挽救发电站的途中,地球和木星即将相撞,moss(人工智能机器人)计算出所有解救方案成功几率为零时,联合政府果断放弃了地球,决定让空间站带着人类文明和地球生物的基因样本自行逃逸。
联合政府说,对于毫无胜算可言的事情,他们选择放弃。这一决定,看似理智清醒,然而代价却是放弃地球几十亿人的生命。
至此,我也终于理解了火石运送行动队领导人王磊的冷面铁血,在面对队员相继牺牲,韩子昂也在运送途中死去时,他并没有放弃,一心要把火石运往杭州行星发电站。
他说,如果不运送过去,那么自己的老婆孩子都白死了。一心坚持下去的执念,不过是为了家人不是白白送死,为了让亲人的离开变得有意义和价值。
面对即将被放弃的地球,最后,联合政府同意了刘培强的请求,决定给地球以希望,再次尝试引爆木星,用冲击波的反向冲力将地球和木星拉开距离。
这是情感与希望的胜利。正如片中所说:在我们这个年代,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这样的温情背后,人性的力量被放大。透过影片,我们终于知道,什么是希望,什么是坚持。
片中刘培强指责moss叛逃,想要保全自己自行逃逸。moss回答说,自己从未叛逃,这一切都是为了人类永久发展做出的选择,是理智的决定。
无论科技怎样发展,人工智能如何强大,到最后,机器无法替代的,是人性中真善与丑恶、情感与理性的抗争。
人性中也有不容直视的恶意,比如地下城里专门为人做出城服装生意的流氓,一旦处身利益面前,他可以拳打脚踢刀枪相逼。
北岛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无数作家哲学家都在用作品传达着自己对人性善恶这一问题的看法。
05 善意与丑恶
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曾写过一部名为《蝇王》的小说,故事发生于想象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一群儿童被围困在一座荒岛上。
孩子们充满积极情绪,把荒岛当做一次旅行探险,希望得到过往船只获救而离开。
因为捕猎时熄灭了狼烟,错失了一次附近航船营救的机会,本是同一阵营的两个主角雷尔夫和杰克分裂成两个阵营,开启了理智与野蛮的对抗。
他们互相残杀,抢夺资源,为了一片点燃狼烟的眼镜片,他们几乎杀死了眼镜的主人。本是乐园的荒岛最终变成了人间地狱。
威廉·戈尔丁在文中说,“也许有一只野兽,也许只是我们自己。”
所有的罪恶与阴暗,我们都需要直面,如果躲避、害怕,我们只会被它吞没。
威廉·戈尔丁通过这样的故事将人性的恶意具象化。或许,善恶从来都是孪生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就像东野圭吾在《白夜行》里探讨的故事一样,雪穗的人生一帆风顺,凡是接近她的人都会遭遇不测,阻挡她事业成功踏入更高社会阶层的人更是死得惨烈。
她的天空没有太阳,可是有些东西代替了太阳。凭借着这份光,她便能把黑暗当作白天。
而亮司作为那个同情和深爱雪穗的人,愿意为他奔走杀人,为他失去身份。他的人生永远在黑暗里行走,却用自己的生命去照亮她的世界,让她获得光明。
东野圭吾说,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我觉得,不仅是因为它们深不可测,同时也因为它们耀眼到炫目。而一切,都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高贵与低劣,不过是在一念之间。
选择善良,你可能软弱不堪,选择恶意,你可能强悍无敌。只是,最终能拯救自己的,一定是那些在生命最后一刻想到时,嘴角挂着笑意的过往瞬间。
正如大刘在书中所说,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
-END-
文/月如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