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选择无处不在。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浮士德》:“善良的人或许会迷惘,但终将找到一条坦途。”
《外国戏剧史》评价:“浮士德的人生经历高度浓缩了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斗的精神历程。”在歌德笔下,浮士德的形象深入人心,引人深思,由这一形象衍发出来的“浮士德难题”亦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浮士德难题”是人类共同的难题,即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同样伴随着社会责任是否高于个人幸福,集体是否大于个体,为人奉献的人生是否比追求个人理想的人生更有价值等问题。
歌德将浮士德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浮士德的人生轨迹也是由旧入新,新旧挣扎,新旧融合与和解的轨迹。他的性格充满矛盾,正如书中浮士德所言,“有两个灵魂在我胸中,他们总想分道扬镳; -个怀着一种强烈的情欲,以它的卷须紧紧攀附着现世;另一个却拼命要脱离尘俗,高飞到崇高的先辈居地。”浮士德与你我一样,都是裹挟在此种情绪之中不断探寻,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正解。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他的著名诗作《未选择的路》中写道:“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最后他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路,走出了迥异的旅途。
我们在人生中也会面临无数个这样的岔路口,而我们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路,遗憾与美妙之处都在于前路的不可预知。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的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选择持久平静的善良。无论如何,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出一个在日后回想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所以,不管你在岔路口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都继续往前走下去吧,一步一个脚印,寻找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