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上,原生家庭概念的提出,初衷是让人通过对原生家庭的剖析,与父母、与童年的自己达成和解,从而达到自我认知的完善,再以这样的健康人格,去惠泽后代。
但是近来人们往往喜欢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本质原因归咎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家长们,尤其是中国的家长们,从古至今都很看重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喜欢恨不得把人家祖上十八代都掘出来追根溯源评论一下。
在这种社会和家庭氛围下,“狼爸”、“虎妈”顺应而生。在这种不和谐的家庭生态生活下,父母难免会因为望子成龙或者望女成凤而用力过猛,给下一代带来所谓“童年的阴影”。
他们囿于自己的阶级和眼界,并不明白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最需要的是什么,反而强行给孩子打上自己的“阶级的烙印”。因为当今社会的中流砥柱的父母们确实因为他们所生的年代的限制再加上社会变化的脚步太快以至于他们一时跟不上。于是他们执拗地守着自己的观念,强行地要通过上一辈人灌输给他们的方法来让孩子达到自己的预期,理所当然地会给孩子造成一些伤害。
这种阶级的烙印追随一个人一辈子,藏在心底深处,就像对一个人最原始的人物设定,悄悄地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在人际互动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在无意识地按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知不觉中学到的一些习惯和规则行事。
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习惯和规则。
这种习惯和规则会成为一种潜意识。这个潜意识会影响你,但并不见得一定是坏的。它曾在你人生中某一阶段保护了你,对你有所帮助。只是到后来当你的人生环境改变时,过去这保护你的行为在新的环境里,反而变成了一种阻碍。
意识到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后,很多人喜欢用“逃离”这个词语。他们刻薄地想要逃离父母给自己的不利的影响,固执己见地认为逃离原生家庭的影响就能免于沉沦苦海,自我救赎。
让原生家庭为自己的失败人生买单,除了自我安慰外,对你的实际人生并无积极影响。
我们都是成年人了,我们必须得要有自我治愈的勇气和能力。当你还想抱怨原生家庭时,请记住,你已经是个大人了,完全不必把自己困在童年阴影里。反思童年创伤,是为了避免给下一代造成类似的伤害,而不是让你一直呆在童年的伤痛里,画地为牢,顾影自怜。这种行为本末倒置,南辕北辙,对你并没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未来有无限可能。最近,因为两档文化节目,董卿开始被更多的人以一位出口成章的八斗之才所了解。当然了,就有人会认为董卿必定是书香门第出身,于是有好事之徒去深扒她的家庭和童年教育。“原生家庭”这个词开始被各色人等挂在嘴上。董卿的童年教育可以说是严厉甚至是严苛的,不为人知的家庭教育才造就了今天这样一位才女。父亲的过分要求使得她对于父亲有一种敬畏。不过所幸父亲的道歉让她认清了父亲所行背后的深爱。如果没有那些光环背后的十年磨剑,哪能有今天的博文雅致?
原生家庭到底欠你并不是不爱,恰巧是因为深爱,才不容差池放大每一个可能纵坏自我的细节。
原生家庭是终究我们的根,不管我们从那里得到了什么,不管是山肤水豢还是糙米糟糠,总归抚养了我们长大。他们给了我们指向分离的爱意,这份爱意并不一定全对,但一定纯粹无私。
为什么一定要死死地揪住那些无意的伤害,而不去感恩那份不求回报的含辛茹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