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们会发现身边的孩子都在学绘画,没开始学习的宝贝也在报名学习的路上。
为什么孩子要从小学习绘画呢?绘画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好处呢?
1、绘画能够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表达
绘画也被广泛运用于心理学,医生常常通过病人的绘画作品便能了解到病人的心理状态。在儿童心理学中,也可以通过对孩子绘画作品的分析,感受到到孩子的情绪、心理问题等。
生活中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不会表达自己。然而每一个孩子又都有着天性的童趣与表现欲望。在他们还不能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内心世界时候,绘画便是孩子为数不多的自我表达方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绘画作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孩子内心的情绪、喜好、家庭的亲密关系、近期发生与关注的事情等,从而更好的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
2、促进孩子的左、右脑共同发育
0-6岁时孩子脑部发育的最佳时期。大脑的发育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负责逻辑推理、分析等,又称为和学术脑。右脑则负责图像、情感、想象创意等,又称为艺术脑。绘画时,孩子的左右脑同时动工,不仅会思考如何画,怎么设计布局安排的同时,对颜色、形状、空间位置等认知能力也不断增强;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不断打破原有的思维和定式,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每一次课堂都有助于孩子的左右脑的发育,长此以往,孩子的思考、分析、逻辑等综合能力会不断提升。
3、培养孩子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美”看似不重要,但它又无处不在。我们每天穿什么衣服、配什么样的造型,家里的室内摆设、工作汇报的PPT等都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力。
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原理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画画是一个美育过程,可以陶冶人的心灵和情操。绘画不仅仅是教授孩子技巧、更是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绘画教学中,会带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学习鉴赏多元化艺术大师的作品等,开阔孩子眼界的同时,也提升了孩子的审美力。课堂上的绘画、综合媒材的制作,也都是孩子创造美的过程。
我们的孩子,他不一定要成为画家或者艺术家,但他应该成为一个拥有美好生活的人。
4、提高观察力、记忆力与专注力
孩子绘画的内容不是凭空臆想的,而是对现实事物与记忆的一种重复,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些事物会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他的画里。有时,孩子看似凌乱的线条,那是孩子脑海里回忆过许多次的喷泉;看似不规则的图形,是孩子对城堡的表现。每绘画一次,喷泉、城堡等事物就会在孩子的脑海里反复重现,不仅提升了孩子的观察力,对孩子的记忆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绘画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绘画前,孩子需要对创作主题进行了解、学习并进行仔细得到观察讨论等,能够不断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增强孩子对事物的认知。
观察后还需要进行构思与想象,在创作时要进行反复的调整。对孩子来说需要很大的耐心去完成每一个步骤,这能很有效的训练孩子的耐力与专注力。随着孩子学习绘画的时间不断增长,我们会发现,孩子的绘画的元素逐渐增多、涂色越来越好,孩子对线条的控制与把握也越来越精确,这都是孩子专注力提升的体现。
5、培养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
我们常常会疑惑看不懂孩子的画。很大的原因是成年人的思维定式已然形成,成年人认为树就应该是绿色的、大海应该是蓝色的。我们喜欢规矩、真实的东西。没有见过的事物,下意识会当做它不存在;不符合常规的事物,也会被我们所排斥。
然而,大海真的只是蓝色的吗?树叶真的只有绿色吗?实则不然。而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童话般的烂漫,蚂蚁们会偷偷喝掉我们的饮料,蘑菇奶奶年龄大了也会戴上眼镜,小粽子们特别愿意和好朋友在一起……这都是孩子想象力的表现。
我们还有一个误区,便是认为绘画只有笔和纸。其实绘画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艺术更是多元化的。不局限于一种创作形式,本身就是对孩子创造力培养。另外,对色彩的运用更能显出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力,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随意涂抹颜色,红色的小人儿、绿色的房子、蓝色的小猫……不过不要用“离谱”去理解他们看到的世界,因为在他们眼里,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
6、 绘画已经成为我国少儿教育的“硬指标”
2020年,美育已经被要求要纳入评估考核体系中。在2020年10月16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司长王登峰指出,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
早在几年前学校就开始频繁布置手抄报,独创绘本等作业,要求孩子独立完成;9月新生入学,美术课还没上,便已经布置下了9月10日教师节的手抄报作业;除此之外,学校、班级也经常有黑板报、少儿绘画比赛等对于孩子绘画水平的隐性要求。
由此可见,绘画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