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过去,现在和未来。而幸福感虽然和回忆以及未来息息相关,却是属于当下的一种心理体验,它的基础是安全感、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此,我不够格也不想就此做一些心理学上的论述,我只是想记录我自己对于幸福这件事的理解。
记得在我小时候,我的幸福感来源于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香蕉和火腿肠,能得到自己喜欢的小玩具,能够在同伴中脱颖而出,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表扬。这种不断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最终得到的体验,可以给人以巨大的满足,这,也就是幸福感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东西,不是自己想要就能够得到的,而努力与付出往往也不成正比。在这其中,伴随着巨大的焦虑不安和求而不得的失落。所以我开始发现,人在焦虑和成就感较低时,会产生巨大的不安,从而对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甚至自己存在的价值产生惶恐的怀疑。曾经有一段时间,自己的成绩产生了波动,于是开始对自己写东西的意义到学习的意义再到人生的意义都产生了怀疑。这种惶恐会使人感到焦虑不安、不知所措。当人失去了对生活的信仰和安全感,也就更不用再奢谈幸福感了。
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是有点傻了。在拥有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不用担心生存带来的压力,可以毫无顾忌的去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去爱自己想爱的人,但是却缺少了追求的勇气,这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在青春岁月里,我的迷茫和焦虑不安曾使我虚度光阴,但也促使我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这种心理积累,对我以后的为人处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当时形成的对得失之心的理解,指导了我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可以说,对得与失的理解,是我产生幸福感的源泉。
在幸福感中,讲求得与失的关系。获得大于付出,即会有成就感,付出大于获得,人往往就会有挫败感。而这其中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衡量获得与付出的标准,往往因人而异。就像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样,得失观这种东西每个人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重要的地方在于,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是真正的"得",而什么又是真正的"失"。
2016年的七月那一段时间是我记忆中最困难的日子了。那时已经毕业的我寄居在学校的一间破宿舍里,为了转移方便,床板上面只铺一条床单,而晚上睡觉也只盖一条被套,一条很薄的夏凉被还被我当枕头用了。那时的生活很困难,可是心态却是极好的,而那时的幸福感,是我大学里好多时候都没有的。为何会如此呢?因为我当时在跟着一位很有经验的师傅专业的学习摄影,接触和学习的观念和技术使我每天都获益匪浅,与这种"得"比起来,生活上的"失"也就不值一提了。
而后来工作之后,反而幸福感没那么强了,经过反思之后我发现,在工作中,每天都"失"去好多的时间,而真正"得"到的东西却寥寥无几,每天的工作都是一种简单的重复,真正的"得"可能就是每个月的工资了吧,而仔细想想,这种获得是小于付出的,所以成就感和满足感就低了好多。
我不是一个坐以待毙之人,在发现了这种问题之后,我便开始寻求改变。最简单的改变办法可能就是读书学习了吧。在读完一本书或者学完一项技术的时候,都会获得相应的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有时候会比金钱带来的刺激更大。这样我慢慢开始觉得不再焦虑,而时间上的付出也有了更大的收获。现在,我最大的感受倒不是焦虑,而是好多事情没有做,好多人生目标没有实现,反而开始觉得时间不够用了。
前天给学校的活动拍了一些视频和照片,晚上给学生放的看了,然后学生就变得特别激动和欢喜。看着学生们对着屏幕上的自己和同学指指点点,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我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我觉得我的工作是有价值的,虽然物质回报上仅仅只有校长给我的一个杯子,但是学生的笑脸给了我巨大的幸福感。在这方面来说,我的获得是远远大于我的付出的。
《中华小当家》中小当家说"料理是可以带给人们幸福的东西",而此时,我也感受到了"摄影,是可以带给人们幸福的东西"。而这也让我想起了我学习摄影的初心,当时也只是想着可以记录自己的生活吧。而现在,我不光可以依靠相机去记录自己的生活轨迹,还可以帮助别人去建立他们的影像记忆,这无疑也是可以带给我幸福的"得"的重要元素了。
生活无小事,得失寸心知。幸福是大多数人的追求,但也有很多人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能够经常性的反思自己生活中的得与失,对于提升自己生活的幸福感还是极有好处的,毕竟幸福这种东西太虚无缥缈,也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