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写作。从今日起,我与写作密不可分。说来惭愧,我已经断更快2年了,重新出发,梳理了我与写作之间的种种。
因不擅长而抗拒
小时候的我,一直是不爱写作的,直到高三,还因为作文跑题被老师点名而痛苦不已。同时,因对写作抱有亟需天赋与灵感的误解,望而生畏。
中规中矩地读书、工作,期间并没有因为写作而出现大问题,只一次,读研的毕业论文初稿没能达到导师的期望被打回,那一刻,甚至做好了延毕的打算。所幸,一个星期的不眠不休后,战战兢兢交给导师的论文意外地通过了,甚至还被导师邀请发表。那是我第一次因为写作得到认可。只可惜,那时我并没有细想,所谓写作到底是只能靠天赋、灵感,还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而习得的技能。
因偏见而未坚持
随后的时光,辗转在不同的城市,尝试不同的行业。与此同时,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行业开始轰轰烈烈地进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一批批网络大V也开始影响我们接受的信息、左右我们的观点、并开始向我们输出各种价值观。
2018年,我在一众大V里,找到一个当时看起来并不那么出众,但总会输出与众不同观点的新媒体人:粥左罗。他写作的领域叫做:个人成长。确实,作为一个从山东农村考到北京,并扎根下来,成功创业的孩子,他的经历足够励志,他的成长速度也确实很快。很快,他也由单纯接广告,开始进入更为火热的赛道:知识付费,他最早的课程就是新媒体写作。
从此,我知道写作与天赋、专业、灵感……那些我们想当然的东西都没有关系,写作靠的就是日复一日的积累和年复一年的刻意练习。我的写作之路开始很顺畅,训练营评优、上稿、变现……只可惜,当时的我,不喜欢所谓的新媒体风,却有没有动力去探索属于自己的风格。新媒体之路没有继续,但写作却陪伴我走过了2020年那个最难熬的春天。
因忙碌而放弃
接下来的时间,创业,疯狂地加班,过于忙碌的工作,也丧失了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的间隙,感知在忙碌中麻痹,日复一日的忙碌也断送了成长的可能。回过头来再看那段日子,过度的忙碌挤占了思考、复盘、调整的时间,导致简单的问题重复出现,身体疲惫、精神状态更是疲劳,并不是好的状态。也许,是初次创业,能力并没有跟上业务发展的脚步,强行坚持,反倒变成了消耗的状态。连深度思考都极度匮乏的时间,写作更成了奢望。
因机缘巧合而重新出发
最新的工作,定下来的过程特别神奇。起初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因为岗位对于政策把控的能力要求特别高,进入面试后发现,新媒体写作的经验居然成了加分项,还被面试官追着要账号。因为过往不经意的积累,让一个曾经作文不及格的人现在以写作为生,对我来说是种特别神奇的体验。
现在的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离不开写作了:平时思考的问题,会拿张A4纸,迅速写下头脑中所有想法,腾出内存,以便做更多深度思考;特别有价值的问题、读过的书、让自己感触很深的人或者事,就会以文章的形式记录下来。
《寻梦环游记》曾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哪怕再努力,生命的长度也是有限的,希望能用写作来延长,而我,纵情拓展生命的深度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