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围朋友眼中,我是一枚特别喜欢运动的青年。可能正因为爱运动,所以我发现:衣柜里的多条裤子都有磨损,而且磨损的位置大多都位于裆部。
裤子磨损,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而针对我来说,导致磨损的主要原因在于走路的时候步频过快。这些磨损后形成的一个个破口,似乎在提醒我莫浮躁,且等待。
当然,裤子磨损的原因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磨损后的处理方式。有的人会选择直接扔掉,换一条新的裤子;有的人会选择长期搁置,不做处理;有的人则会选择及时进行缝补,然后继续穿。
而我呢,更多时候处于第二种人与第三种人之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我的裤子磨损后,脑海中的第一个想法是:等有空了一定要及时缝补。可现实情况是,这个所谓的“有空”被内在惰性不断地延后。
这种心理,有点像是我们对待书架上的有破损的旧书。内心可能会想:反正这些旧书一直都在书架上,没必要现在就对书进行修补,还是等以后看的时候再修补也不迟。于是,很多时候就没有然后了。
下午在家整理衣柜时,再次翻出了几条看似陌生的裤子,本以为是之前买的没来得及穿,但当我仔细扫描了一遍裤子后意外发现:原来是一条条有磨损、有破口的裤子,亟需主人的缝补和修复。
看到一条条压箱多日、破口连连的裤子,就像是它们身上的一个个伤口。那一刻,看得我浑身都不得劲儿。于是,我快步走出个人的卧室,通过旋梯到了楼下,向邻居借来了针线盒。
再次回到自己的卧室,把衣柜里所有存在破损的裤子依次平铺在床上。根据裤子的颜色分别找到与之相近的细线,然后就是穿针引线,找到裤子具体的破损处,一针一针地去缝补。
看着一条条曾经破损的裤子,在一针一线的缝补下,竟然逐一得以“愈合”,成为随时可以再穿的裤子,内心满是劳动的喜悦和久违的充实。
对于这些裤子来说,在遭遇破损之后,没有完全放弃自己,而选择默默地,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安心等候。同时在长期等候中,面临着被冷落、被孤立,甚至完全找不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一年又一年,别的裤子都在频繁地被洗涤、被使用,唯独它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被忽略的环境。一直等到N多年后的一天,它们得以走出阴暗、重见天日,在经过针线的缝合后再次被启用。
具体到个人的心境,或许我们曾遭遇过来自生活的冲击,留下了一个个伴着剧痛的创伤。暂时的搁置,只是一种消极的、暂时的绕行,对伤口愈合起不到任何作用。唯有主动积极地直面创伤,有针对性地进行治愈,方可在愈合的基础上继续前行。
其实,不论是缝补裤子,还是治愈内心留下的创伤,即便是得到及时的缝补,依然会留下一些缝补的痕迹。有时候想想,这些痕迹就像是一枚枚见证我们成长的勋章,正因为有它们在,我们才能一步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