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一个申辩,一个内心里关于文学作品的申辩。 或许对于文学来说,我还没有足够的资格发言,可是作为一个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的人来说,我觉得我应该说一下这番话。
在我所接触到的言论里,那些人,用他们的话来说,文学这东西可有可无。其实有时候他们说这种话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说些这种话,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或许每个人有每个人独自的观点。可是,在我看来,这或许就是一种偏颇。
其实对一个从小热爱文学的我来说,我有着自己独立的观点,独立的看法。我认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正如同一所好的大学一般,使人得到爱与美得熏陶,使人能够更加痛恶那些恶与丑的存在。它如同大学一般,有着深厚的积淀,从而慢慢的滋养人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起到一种德行的提升。使人通过文学作品里的故事,寓言等等来使自己能够更好的看清自己,看清自己所做的事。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得体会。或许我对此的认识不一定完全正确,可是,至少我觉得文学作品在这个世界上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人看到一个世界的美与丑,是由他的心灵来决定的。而我认为,这文学的熏陶,是一个人塑造美的一种重要因素。文学的滋润是由内而外的,醒于心,行于形。
我曾经不止一遍的想过这个问题,皈依佛门的佛教徒们,是不是正由佛教教义中的那些真善美所折服,故而学佛;如今我们所崇敬孔圣人,是不是正由他的礼与仁的政治思想,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美与善所统一的美学思想所感化。我们无法见到真正的佛,也无法见到真正的孔圣人,可是他们的思想,不正是一步步的文学作品所流传下来,从而影响当今社会的吗。
在网络上,我曾经搜索孔子的思想,曾有这样的一段话:“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我觉得,文学作品,文学艺术不正是影响我们道德的很好的工具,手段吗?
一个国家,不仅仅要依靠法律的制度来维护整个社会的秩序。他更多的是采用道德,来使人们自觉地维护心中的秩序。一个社会更多的是需要道德的约束,自我的约束,而并非法律的约束,法律的制裁。
想当年,当大雾霾席卷整个中国,有多少人能够站出来,真正的为我们的大气,为我们所呼吸的,每一时每一刻都要呼吸的空气,多想一想呢?
他们眼里都是满满的利益。是啊,没有利益就无法富起来,富不起来就无法强起来,这或许是一部分人内心的想法。可是他们忘了,他们真的忘了,忘了他们呼吸的,每一时每一刻所呼吸的到底是什么。不仅如此,当年随这雾霾一起来临的,还有重金属污染,水资源污染。
我不知道是他们真正的不呼吸了吗,还是他们不喝纯净水了,还是不吃由土地产出来的粮食了。
满满的利益,满满的揪心。这正如同鲁迅那个时代,他看到的满目的“旁观者”一般。好像真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究竟有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面临同样的困境。心里在苦笑着,含着泪火辣辣的疼,当年幸好有鲁迅先生,有先生的作品来教化那些“旁观者”,也为文学的无用论做了一个很好的见证。可是在这个时代的今天,如果没有法律的制约,没有当今的政府引导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们又会做些什么?我真的不敢想象,也难以想象,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文学,文化的熏陶,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一群一群的空壳,走在整个社会大道上,他们分不清什么是丑什么是美,没有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只知道那所谓的利益。完全靠着利益来支配一切行动。那个社会,那种景象,如果没有真正的思想来熏陶的话,它可能会在历史的某个角落啊慢慢衍生。
历史在上演着一幕又一幕,而一切又是那么惊人的相似,我知道历史不会因为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而改变。可是,我想说的是,我始终相信,在充满阴暗的大道上,总会有一轮文学艺术的太阳慢慢升起。至少,那预想的一切应该不会发生;至少,我们还有人相信它,相信它的力量。
愿浮华终究退去,文学思想的力量散发出她动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