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唧,今天心情很不好。每次我在网上看经验,规划职业路线的时候就很烦躁。什么进外所,进内所,进券商,进投行,他们的工资高到让人羡慕,但是我真的能做到这些吗?
我感到悲观,我感到烦躁。烦躁的是我是不是好高骛远,我真的能进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地方吗?想都不敢想,总觉得不是我的东西。我总是有种家庭悲惨的错觉,总觉得我们只是挣扎在温饱线上,花一点钱在学习上都非常痛苦,但是平时花钱却大手大脚。烦躁的是,家里面的人也没有办法理解我的这些话,他们也没有能力给我什么指导,我只有在恐惧和悲观中挣扎。
我生气,我是个无用的人。我生气我的固有思维。我生气我的思维永远小气,像一只惊弓之鸟,别人对我好一点我都要怀疑三分,不是一个社会人。虽然长这么大了,虽然在北京呆了四年,也像个农村的裹脚村妇。能力永远是量入为出,有三分米不煮五分饭。我的家庭社会化程度也很低,我也是,所以让我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那简直是用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长处去比。
我不是一个知道要去做什么就意志坚强,用尽各种办法要去做到的人。昨天看了晓说,高晓松说自己其实是个很懒的人,没有环境逼迫他,他什么也不会做,但是好在他的环境逼着他看书,看电影,写音乐,就连做晓说这个节目要是没有观众他也不会用心做。这样就叫随波逐流吗?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
或许以前我以前会问这样的问题,现在不会了。这也是一种活法。什么叫随波逐流,什么叫意义?都是外界对行为的定义,只有自己生活其中才知道什么滋味。要是真的没有环境逼着我了我在干什么?我去追求什么意义了吗?我做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了吗?并没有。而是天天躺着,无所事事。我去打篮球,弹吉他,看书,旅游,都厌烦了,真的给我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却不知道怎么使用了。我把所有想看的电视剧都看了一遍,还是没有任何事情想做。这就是生活吗?要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我在浪费自己时间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已经又开始学法语了,为他去瑞士留学做准备。他从进大学,去新西兰交换,考GRE,考雅思,申请出国,学法语,都是如此的一气呵成,没有什么时间是不充实的。另一个同学一年之后LLM毕业就可以进外所工作了。这是他们的家庭和他们一起为自己规划的路线。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就是一出生就注定比你好,注定走的弯路比你少,注定成长的脚步比你快。你慢了就是慢了,你要用成倍的时间才懂得的道理,人家一出生就自带了。
我坚信每个人的资质都是差不多的,除开极个别极其聪明和极其笨的1%,环境和平台就决定了你们的人生走向。
我不觉得比他们笨。就像高晓松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他周围的人都是这样,他只是在环境中,被环境塑造成了现在这样。我需要的就是环境来塑造我,因为单单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我只会普通到天天看电视。
我很气愤。我痛恨自己无知,自己的穷人思维。我痛恨自己浪费了大把时间,才懂得别人很快就懂得道理。而那些条件好还努力的人已经把我甩在后面。
我哭了好多次。
我想起来一年前我也为这个问题哭过。
我从阴影里走出来是因为我从旁人的角度看我自己。她已经是一个足够努力的小姑娘了,她在她的现有条件下已经做得不错了。她从一个小山村走到了小县城,从小县城到了北京读大学,过了司法考试,去大律所实习,差一点点就能考上名牌大学国际法专业。不过需要再奋斗一年罢了。你还苛求她什么呢?
这些简单的话让我恍然大悟。我应该写下来。再出现这种问题,请告诉自己,你已经在你现有条件下做得很好了。因为每个努力的人都值得尊重。世界上不是只有条件好的人,不是只有一种生命状态值得被肯定,看一看身边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奋斗,他们都值得被肯定。我们的价值观什么时候变成了30岁升职加薪成为CEO,迎娶白富美,什么开始总是和比你更好的人比较而不是看看生活中每一个普普通通努力的人,我们总是浮躁的想着不可触摸的未来,而不是做好手边的事。每种蓬勃的生命状态都值得被尊重,或许我们从出生,生命轨迹就被大致划定,我们就该为此哭泣吗?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都不能被忽视,因为你的生命是你去体验的,每个平凡的一天都是你生命的印记,只有你知道个中滋味。
放下一些对自己的苛求,生活不过是努力过好每一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