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应该是昨天,我是第二天才补上的这份收获)晚上有一个之前约好的模拟面试,因为这周忙着离职也就差不多被我忘了,所以其实我并没有做好事前的准备。
不过在面之前对方已经了解到了我换了一份工作,所以这次模拟面试也就成了一次交谈,一次解惑。
之前的话这位大佬在为他人做模拟面试的时候,基本上都先是技术面,大概四十分钟,而后才是一些其他的交谈,不过这次没有技术面聊的也很充实,我认为我也从中收获了不少。
下面就来谈谈我的收获,虽然没有技术面,但是作为初级开发,我也多少有一些迷茫,所以第一个问题也就问了现在很火的大前端趋势和 Kotlin,如果现在要开始学,我应该先从哪个看起?其实这两个去年我就也就都知道了,但去年苦于对 Android 本身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就决定先放下这两个,从而先去在过一遍 Android 知识,所以这个过程也就去年年底持续到了六月份,对方给出了他的看法,这两个都算是趋势,但由于国内的形式以及 Kotlin 完全与 Java 兼容,所以短期内不会完全替代 Java,也会给大家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前端不同,它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是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好可以在某个项目中学习,孤立的知识点其实很容易忘记,而且如果你常用学起来效果也不会很好。
这段问题中对方也提到了很多时候,我们只学到语言的使用,而非语言本身,他举例说,Kotlin 中的 val 于 var 有何区别?同样是用来声明变量,为何要存在这样的设计差别?所以如果可以站在语言设计的角度上去多思考,可能再换另一个语言时也很很快上手,这也让我想起了 Thinking in Java 中,作者为何花大连篇幅来写有何要有抽象类、接口,内部类的意义是什么,泛型存在意义以及它是如何实现的,所以这时对方说如果愿意每天都看深入一点点,哪怕每天的看的很少,但三五年积累下来也有了不一样的质的飞跃。
其实如果真的这样去做,很少有能坚持下来的,所以真的坚持下来的人可能就像二八法则,是少数人,如果大家都进步了其实就相当于没人进步,这句话就让我想到了前两天看到的一个观点,高考的一些辅导书或参考书就是为了少数人能有所提高,如果真的是大家水平都提高了,其实就相当于没人提高。
说到这里我也感慨了这两年移动端门槛高了 ,像我这样的初级开发不那么容易找工作了,因为市场新人饱和所以大家招人的要求也高了,因为不缺新人了,故市场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如果说的夸张一点懂个生命周期就可以来做了,现在门槛高了,要求高了,如果想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你得有一些深度,有一些广度,有自己不能被替代的那个点,你不能只追求会用,而应该去思考为何这样用,去摸索这背后的原理,所以很多时候大家会问一些原理方面的问题。所以这时候感慨之余其实还应该高兴。
既然聊到了找工作那肯定涉及到对应的报酬,也就是看上去可以用来衡量我们自身价值的东西,但我们自身的价值其实并不由我们自己定义,而是由我们被他人需要的程度来定,也是有由他人,由市场来定。
作为初级开发,或者说作为职场新人,我也是一心希望自己可以快速进步,但我在努力的时候也多少有一些迷茫,我也和对方谈到,我很想进入网易、阿里这样的大公司,但我自己应该怎么努力才能在未来几年后进入到这样的公司呢?我这种思维模式是为自己立了极为抽象的或者说是模糊的目标,而听完了对方的回答我意识到可能这样想是不对的,他说如果你反过来想呢?他问了我最想去哪里,我举例说网易云音乐,他接着说,如果你现在已经进入了云音乐了,那你想负责什么呢?你觉他们还有什么需要优化调整的么?所以你如果你反过来想你去思考你需要什么能力才能进入网易云音乐,那么你可以就没那么迷茫了,你只是给自己设置一个不太便于执行的目标,如果它能被分解为若干目标,也就明朗很多,便于执行很多了。
我不知道我是否表达清楚了,对方的思路让我将一个抽象的目标转为可执行的任务,对比“进入网易云音乐的我”与现在我的存在什么样的差距,从而根据差距进行相应的努力。
后来我们也就很随意的聊了一些其他问题,如他为什么开始写作,我在坚持写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大概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写什么,而其实这就是没有输入,没有输入和谈输出,对方就说可以先从读书感悟开始,读 10w 字书写 1000 字干啥之类的,有了明显的输入那么输出也就顺畅多了,确实,我苦于每天不知道写什么甚至偷懒,其实都是没有明显输入的证明。
以上大概就是我这次模拟面试的一点点小收获,经我之笔,所以多少难免融入一些我的思考与看法。
以及最后一点,投资自己一定要舍得!
分享与你,写的不好还望见谅,还有对方的简书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