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十八(贬时)

第十八章 贬时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老子理想社会最高原则。

译文:社会的公正被废弃了,才有所谓的“仁义”存在;出现了聪明的智慧,就有了严重的虚伪;父子、兄弟、夫妇之间不和,才需要讲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显出所谓的忠臣。

感悟:

此章论述自我感觉就是大同和小康。儒家的理想社会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小康社会时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道已废、才有了仁义。有了聪明智慧相对来说就有了严重虚伪,可见,聪明智慧与虚伪遇昧也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参照物也就无所谓聪慧愚昧了,像青蛙,在井底能怪它愚昧吗?只是所处环境而已。,人也一样,每接触一个新领域都会有井蛙之感,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天下为家,便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天下成一家一姓的天下,大人世及以为礼,天子、诸侯权力都变成世袭,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制定礼义作为纲纪,以正君臣,笃父子、睦兄弟、和夫妇,用来确立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兄弟和睦、夫妻和谐,他们先破坏礼义将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然后又制定礼制来约束人民,约束人民是为他们所用,便于自己的统治,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宅,尊重有勇有智之人,为自己建功立业,有了智勇贤、便有了虚伪诈。由故谋用而作,兵由此起。阴谋诡计便兴起,战争也就开始了。智谋、勇谋、谋略。在智勇贤的基础上,必得有谋略佐之。否则,功难成矣。以其著其义,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孰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也就是说,他们彰昌礼制内涵,用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仪轨,如果越轨反常,有权势也要斥退,百姓也把它看成祸害,这就是小康。当然此小康非彼小康,和我们的全面小康是有区别的,因此,理想是大同,现实是小康,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当今时代,

小康是可以实现的,并且是全面小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 孔子曰:“大道...
    爱如你我阅读 713评论 0 2
  •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阅读: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暖阳_1332阅读 185,317评论 4 81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13评论 28 53
  • 信任包括信任自己和信任他人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失败、遗憾、错过,源于不自信,不信任他人 觉得自己做不成,别人做不...
    吴氵晃阅读 6,233评论 4 8
  • 怎么对待生活,它也会怎么对你 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美丽的人间。每个人从来到尘寰到升入天堂,整个生命的历程都是一本书,...
    静静在等你阅读 5,028评论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