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贬时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老子理想社会最高原则。
译文:社会的公正被废弃了,才有所谓的“仁义”存在;出现了聪明的智慧,就有了严重的虚伪;父子、兄弟、夫妇之间不和,才需要讲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显出所谓的忠臣。
感悟:
此章论述自我感觉就是大同和小康。儒家的理想社会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小康社会时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道已废、才有了仁义。有了聪明智慧相对来说就有了严重虚伪,可见,聪明智慧与虚伪遇昧也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参照物也就无所谓聪慧愚昧了,像青蛙,在井底能怪它愚昧吗?只是所处环境而已。,人也一样,每接触一个新领域都会有井蛙之感,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天下为家,便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天下成一家一姓的天下,大人世及以为礼,天子、诸侯权力都变成世袭,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制定礼义作为纲纪,以正君臣,笃父子、睦兄弟、和夫妇,用来确立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兄弟和睦、夫妻和谐,他们先破坏礼义将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然后又制定礼制来约束人民,约束人民是为他们所用,便于自己的统治,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宅,尊重有勇有智之人,为自己建功立业,有了智勇贤、便有了虚伪诈。由故谋用而作,兵由此起。阴谋诡计便兴起,战争也就开始了。智谋、勇谋、谋略。在智勇贤的基础上,必得有谋略佐之。否则,功难成矣。以其著其义,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孰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也就是说,他们彰昌礼制内涵,用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仪轨,如果越轨反常,有权势也要斥退,百姓也把它看成祸害,这就是小康。当然此小康非彼小康,和我们的全面小康是有区别的,因此,理想是大同,现实是小康,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当今时代,
小康是可以实现的,并且是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