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长大的很多个瞬间

关于“人在哪些时刻突然觉得自己成长了”这个问题,之前读过类似的文章,其实是将每个不同的人发觉自己长大的瞬间片段,按照诸如“亲情”、“爱情”、“个人成长”的主题汇聚成的所谓文章。我个人不太喜欢看这样的汇总篇文章,但好像也看过一些,毕竟读得轻松又时有痛点。

我觉得人对于成长的感受强烈程度,是一幅总体向上走,但偶有突发高点的折线图。小时候第一次离开爸妈、开始自己部分独立地面对这个新鲜世界,到认识新朋友,再来学习和人相处再离别的反反复复,同时一边浑浑噩噩,一边迎接前二十二年人生里,一次比一次压力大、后果也显得更严重(至少是别人告诉我们的)的考试挑战。到了现在,转眼22年过去了,决定下一个人生方向,要么踏入社会,无论是为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创业,抑或是考虑读研,又成了大四的我们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决定这个方向以及为了一个既定的方向去奔跑时,我承受的压力既来自于内心,也来自于外界。

(1)

人人都不否认“要做真正的自己”的重要性,但现实世界里,我们却很少能够得到这样的慰藉。我所在的学校和专业,或者说这个城市的绝大部分大学,都有着一个对求职、工作前景十分着重的环境。作为亚洲金融中心,这个城市的最大的支柱产业就是金融。到了大三下学期的我开始真正感受到peer pressure体现在专业能力和求职进度方面真正是怎么一回事儿,以至于一度觉得此前两年半的大学生活落后了人家太多太多。 当我大一还在一个自己根本喜欢不起来的local社团里出力出钱的举办各种活动、做各种庄务和开各种无意义的深夜会议时,人家在学习上三五成群地孜孜不倦、刻苦攻读;当我大二时终于没有了社团束缚,开始松懈下来时,别人在学习、在了解想去的银行和公司讯息,甚至已经开始在相关领域的外资银行实习,虽然我们看似都在做着很多同样性质的事情:参加case competitions,上课,找实习和做暑期实习,申请国外的交换,但相比起来我缺少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划,所以在我大三下从西雅图的交换回来后,决定专注在金融这一领域里时,看似一切都落后于大家。

(2)

在学业乃至竞争的压力再大,也始终大不过内心对自己的拷问。大一的时候,完全生活在一片看似喧嚣热闹实则疲乏看不到意义的人群乱象里。大二时想要好好努力学习,但结果因为自己还是比较懒散拖延,再加上在校外兼职做销售、跳舞和私教,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意志放在学习上,所以导致我的第一个金融基础课最后拿了一个非常中规中矩的grade。好在也许是大二下学期好运加上开始有点紧迫感,我在一家世界500强石油美企的面试上表现不错,拿到了一份薪水很不错的(不要和外资银行比的话)3个月暑期实习。

之后,便是马不停蹄地去美国交换了3个多月,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段太奢侈的时光,本来可以在那段经历中,更勤奋努力一些,从而可以体验更多经历和积累一点也许有用也许没用的经验,但whatever,人生中有这么一段用来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用太serious的时光也真的很难得。

现在到了大四开头两个星期,这8个月来,我时常面对的是“为什么你那么晚还决定了要选择学金融?”这一个问题。我一直都没能给自己一个笃定的回答。我开始直爽地回答“money”,我回答“因为金融行业可以让我看到更多数据和新闻背后蕴藏的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回答“我喜欢跟人打交道,还能每天都得让自己follow the market,每天都不一样又有challenge,所以我尤其想做private banking”。我知道这些答案都是真实而不违心的,但内心依然有点不安全,为什么?

(3)

在开学的头两天,我去参加了一个高大上的investment banking conference见识,整整两天看那些做到外资银行地区高管和各个不同金融领域的人们在侃侃而谈他们对asia finance明天的见解,聊很多我目前还都听不懂的术语知识,去和来自世界各地的attendees社交,并由衷羡慕了其中那些目标明确又真的拥有相关才华的同学,也去和各大银行的hr再提一些我可能本身已经了解或者可以在官网找到的问题。我好像明白了一些什么,参加完conference的自己虽然有些疲惫,但也灌足了鸡血能量。我明白,今后我要尽量少地做一些我内心无法再有共鸣和认同的事情,比如在线上和线下去社交只是为了刷脸和增加好印象,比如去人云亦云地做一些会给简历增添更多光彩的、但实际上不能让自己收获真正能力或信息的事。这是一件需要极好平衡的事,因为求职有时的确是一件很需要技巧的过关任务。我要多做一些真正给自己增添底子里的自信的事,学习好专业上的知识,带着好奇和学习的心去了解时事大事并且有自己的看法,积极地练习各轮面试技巧,多读书和输出,做一个自制力强的人,带着爱和友好去care身边的人。这些都是在每一天生活中让我感到脚踏实地地在进步的小事情。去年暑假实习带我的一个同事就说过,有些人更倾向于macro-management,有些人更倾向于micro-management,我从那时就清楚自己是一个更注重细节和小事的人,这没有好和不好,顺势而为就是最好。

前两天和朋友吃饭,她今年来我们学校读一年的master。虽然我们两个的领域和未来职业方向现在看来是完全不同的,但她绝不从众的想法也提供给我一些新鲜的、也是这个行业很多人缺少的insight和启发。金融圈的人普遍来说更加浮躁甚至短视,这是从本科阶段里就能看出来的。朋友说那么多人如此辛苦、奋进地去得到一份工作,工作之后又对其充满了抱怨,上班盼放假,这又何必呢?所以她不care一开始的工资,只要那份工作真的让她很有冲劲、有学习和施展的空间就好。她一直知道最后自己肯定还是想走创业这条路的,她很清楚她不要的是什么。我绝不是在说,其他所有选择金融行业、想要更高工资的人都是短视的、急功近利的,因为其中必定有人是真的对这个行业有兴趣,想要在其中发挥才能和影响力。但很明显,如此激烈的竞争体现了这个行业的过度饱和,而过度饱和的数据必然很大一部分归因于其中的金钱诱惑,而非个人兴趣。这没有什么不好,毕竟钱太重要了,尤其在香港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现实商业社会。

而现实的因素导致更多的大学生如我,至少在目前这一步,还不敢去忽略机会成本,而“不去”追求一些既现实又听上去还不错的工作。这些现实因素既包括高昂的生活成本,同辈压力和未来社会阶层预期,也有短暂机会窗口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尤其是这最后一点。典型的high-paying jobs,比如外企咨询行业和外资投资银行(就论香港哈,不管google、facebook那些简直像生活在另一个星球的高薪高价值行业),招聘来源几乎就只有大学本科、master以及其它同等级工作岗位。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现在不去追求这些竞争力高的行业positions,等过几年我们试错够了,没有相关履历和资源再来和这些招聘来源的人们竞争相同职位时,我们再后悔也来不及了,因为机会窗口已经关闭。当然,你可以说,如果你的决心足够坚定,你还是可以打磨你的能力,找人networking然后得到referral机会,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都担不起这个风险。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都一窝蜂地逼入这个狭窄的入口,置crazy working hours于不顾,因为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反正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会不会足够喜欢它,能不能挺住,不如先争取到一张入场券才可以。

(4)

我不知道这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悲哀,但是这样讲又有点不公平。毕竟有那么多大器晚成的人,不是么?谁能生来就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才合适?现实就是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我们有相对和平和物质充裕的成长环境,但我们接受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确实没能让大多数人完全认识我们的才能、性格和合适的职业,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能责怪每个迷茫的人。当然,每个人都有义务去找到自己的天命所在,这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也许以后再聊。我想说的是,当我们迷茫不知未来该怎么走时,先选择那些可以为自己累积足够资本、资源和经验的职业,给自己一个更高的起点,从而尽可能地拓展自己未来的视野和选择人生道路的空间,这是一个能够说服我自己选择努力为金融领域工作而准备的理由。其次,幸好我生来兴趣和好奇心算广阔,对于markets发生的事情和其中千变万化、充满挑战的知识和问题也颇有兴趣,就目前了解而言,我不会对我想从事的行业轻易get bored或是感觉其没有价值。拥有这两个理由,让我觉得自己可以真正放心地去做一件看上去很从众的事。其实,at the end of the day,我真正在乎的也不是我做的事到底是不是大多数人在做的事,我要确保的唯一一件事是,无论我在做什么,我都没有背离那个原本我想要成为的我。真诚不走套路,努力但不功利,创造价值,不后悔。

后记:

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跟上述延伸出来的问题,似乎已经完全不相关了,跟这个题目的文章开头相关。早上在做一个银行的网申题时,一不小心做了第一题后就脑抽然后提交了整个测试。随着心里沉沉地咯噔了两下,我迅速找到technical support team的联络方式,发了一个讯息过去,说明原因,表达歉意,希望对方能够帮我restore整个测试。然后我上网查找有类似问题的讯息,心里更加清楚了能够重新得到做这个测试的机会渺茫,毕竟是自己大意而不是技术或网络问题导致的。如果是这样,就意味着之前花时间填的网申材料,包括量身打造的求职信,都统统报废了。沉没成本太大,导致我还是止不住地沮丧了一会儿。然后,很快地,我决定把这个情绪放在心里,不像从前那样去发泄(虽然最后还是和室友,以及一个刚好来吃我做的饭的朋友说了几句啦)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又长大了一点。我从心底希望,自己不再把此类无法挽回的负能量事件到处传播,一来对于事态结果无法挽回,二来也一次次在潜意识里否定了自己的能力以及强调了自己的失败,三来也算是给他人带来了一些不好的能量。我希望我能做的是,要么问题得到了解决之后,我再云淡风轻地讲出自己的故事,给人一些警醒和力量;要么就是在更久之后的某一天,我依然云淡风轻地谈起那时犯下的一些错误时,心里已经可以坦然,不再为它泛起涟漪和遗憾。

再后记:

9月12的罗辑思维里,罗胖推荐了和菜头的一篇文章:《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每天写点东西》,算是推动了我一直在断断续续写,但写得很少的行动力一把吧。一开始写文章,着实不能期待自己写得有多么严丝合缝或文采四溢,写不好才是最自然的初始设定。而写作,也的确是门槛相当低的一件体验完成一件事物的过程。最后,我想我会想要一直想要努力,不为了当一个用思考代替行动的“聪明人”,而是做一个从小事做起、坚持有始有终的老实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71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8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207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5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6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50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36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8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3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5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89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7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3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9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98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9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