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波澜壮阔的春秋战国在眼前缓缓浮现,对于春秋战国,印象便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对于春秋五霸为何会演变为战国七雄,为何最终是由秦国统一而不是他国。今天得以解惑,每一个看似孤立的人物或事件,其背后都有很深刻逻辑链条埋藏于历史的洪流中,当下我们看似古人愚蠢的做法,其背后存在现代人所不同“世界观”。与其看历史写了什么,不如看历史没写什么。书中以“战争”作为历史展开的载体,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便是“战争”,历史的转折多数时刻由一场场战役推进。
生命会自己去寻找出路,春秋战国就是生命寻找出路的旅程,哲人们寻找治世救国的的良方,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家思想纷纷涌现,影响后世深远;各个封国也在寻找国家兴亡的出路,上演各种“远交近攻”的权利游戏戏码。在这样纷乱的时代,战争无疑是改变时代的走向的变量,而哪个玩家获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则能拥有主导战争的能力,始皇统一华夏大地,依旧需要奋六世之余烈,才能秦国拥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可见伟大的事业需要足够耐心,人生这场长跑也是如此,只要还有参赛资格,便有无限的可能,因此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一切奋斗的基调。秦国正是有这样的耐心,才有后面施展的空间。战场瞬息万变,一场战役的走向,主帅的才能是关键因素之一,手握千万人生死,能否在责任下或者压力下,判断局势做出有效决断取得胜利。因此遇事有静气,决断不犹豫是一个人能否成事的重要判断依据,归纳为“抗压”和“果敢”。
秦国一统六国除却拥有较多“风骚”人物外,其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它的战略眼光好,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一台战争机器,拥有古代版“大数据”功能,可以清晰知道自己国家能够动员力量,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具有成为专制国家的基本条件,打下牢固基础,战争打的就是国力,三军未到粮草先行,粮草依靠便是国家经济实力,良好经济实力意味试错的机会也相对更多,那么抗挫能力和抗压能力也更强。由此可见长远发展中战略作用远远高于战术,所以选择比努力重要。如何像秦国一样做出正确战略呢?关键在于溯源,找到问题的本源,只有从源头解决,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