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书籍是希拉里和克林顿的社交顾问基思法拉奇所著的《别独自用餐》,这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的社交经验,可以看做是他的社交心法。我有以下几点小感想。
1.社交与用餐
看到这个书名,我首先想起的是著名企业家王石的故事。王石曾讲过他在英国剑桥求学时三个月认识的人比一个在剑桥教书三年的中国教授还要多。
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吃饭。在剑桥大学吃饭就是一种很好的社交,从七点一直到十点。如果你八点离开,就要表达歉意。王石每天在剑桥大学吃晚饭,和很多人进行交谈,交流。而那个中国教授因吃不惯西餐而每天回家做饭。所以,如果想结交更多的人,那就别"独自用餐"。
社交和用餐的另一个小事是来源于我自己的工作场景。工作需要组织一些欧美国家的企业交流会。用餐方面,相比于中方喜欢团团坐的围餐,外方更倾向于自助餐。这里的自助餐不同于我们平时在酒店用餐的那种,而是全场仅有几个高高的小圆桌,没有凳子。大家都要端着盘子站着吃。幸运的可以把盘子放在小圆桌上吃时,再去取菜时,空出的地方就被别人占了。这种设置就是全场活动起来,社交起来。每个桌子的人一直变化,用餐的人可以和更多的人交流。
其实传统上,我们中国人一直将吃饭看成是一种社交。求人办事请吃个饭。并且吃饭座次都有讲究,主宾主陪副宾等等。善用吃饭这件"小事",可以解决人脉这件"大事"。
2.认识的牛人不是你的人脉
我想我们工作中都会接触到一些很牛很牛的大牛,然而接触的到,并不代表他成为你的人脉。
如果我们没有价值可以提供给大牛,而一心指望大牛可以帮助自己,拉自己一把,这种不对等的心态,大牛理你才怪。
人脉的基础就是交换价值。自媒体人Spenser讲过一个故事,在他刚刚做微信公号时,写信给一大牛,而大牛并没有回复他。等到他写作课程大卖,公众号粉丝有几十万时,大牛邀请他去家里做客,看看有什么可以合作的地方。
不要愤愤不平认为这是势利,这只不过是现实,是社交法则。在与牛人做朋友之前,先投资自己,提高自己。在接触牛人时,多想想自己可以提供哪些价值,即使微不足道,聊胜于无,也代表一种交换的心态,而不仅仅是索取。
3.经营人脉从身边做起
经营人脉,从身边做起。首先经营好同事,同学关系。节日时别群发信息,发个定制版的表达心意。生日时送个小礼物。小改变就能让人感到我们的心意满满,充满无限温暖。
另外,将朋友圈作为自己的第二张名片。全民微信时代,别将微信看成个人吐槽的工具,那是你的第二张名片。定期高质更新,打造个人品牌,保持与朋友的链接。
最后,用好手机通讯录。是的,有点老土。但及时更新通讯录,备注好联系人的各种细节,每次会面都进行更新。再次见面提前温习,我认为已经比大多数人都做得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