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学这样描述她现在的状态:「自己现在最害怕的是连创意也没有,因为这样的现象正证明着自己心灵脑袋的枯竭,也代表着停滞或者是退步的状态,这时候可能是需要给自己调整状态或是为心灵补充营养了。」
有时候我们常常会有「老狗玩不出新把戏」的困扰。要写作,写不出新东西来;一样的课讲了好多年,了无新意;写不出新的企划案,只能在旧的模板里面,到处抄抄写写、拼拼贴贴。拿着笔、托着腮、泡着浓浓的咖啡,大半天下来,就是挤不出来一点点所谓的「灵感」。而这种现象其实跟有没有「才」没有太大的关系,跟有没有「料」才是大关键。
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厨师,只给他一把大白菜,所以清蒸是大白菜、红烧也是到大白菜、凉拌也是大白菜、火锅也是大白菜、主食也是大白菜。不管他能力再强,得过几次的世界厨艺竞赛冠军,他还是只能做大白菜,因为他只有大白菜。
因此不管是当讲师、当市场人员、当企划人员、当管理干部、当老板的人,都应该要随时给自己的知识库房进一些料,才不会等到需要用的时候,什么料也没有。这个时候再要去抱怨「没有灵感」、「江郎才尽」、「肠枯思竭」、「黔驴技穷」等等,也没有用了。
很多人会说,讲起来容易,但是现实的条件不允许啊!「生吃都不够,哪有办法留下来晒干」(台湾谚语)。平常工作忙的要死,连喘口气、睡个觉几乎都没有时间了,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还可以去读书、去学习。所以就因此坠入了一个难以解决的恶性循环:没有时间学习所以没有能力解决问题→没有能力解决问题所以很忙→很忙导致没有时间学习。
二、动力源头在输出
有一个朋友在从事水果的贸易工作,常常在产地、果园、产销合作社、同业之间来回奔波,目的就在于要将国外买家所下的订单准备好,以便能够如期、如质的交互到对方的手上。在订单的压力之下,全公司的同仁必须全部动起来,在旺季的时候,甚至内勤人员以及高阶管理人员都必须到现场去支持,以便货柜能够一只一只地准时出港。
記得在2012年二月份,管理课程的公开班时间定下来了之后,整个人几乎就进入了备战状态,不管是搜寻数据、写讲义、编辑投影片等等,都特别有感觉,而且效率也特别的高。最大的原因,同时也是最大的动力,就在于开课的时间订出来了,如果在这个期限之前,所有的一切准备动作没有准备好的话,那马上就会出问题、就难看了。因此,定下一个是「输出」的承诺,对于学习而言,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动力。
三、定下写文章的目标
为了能够提升我的教学与顾问辅导的质量,因此必须不断地吸收经营管理与个人成长的相关知识。于是我定下来每天写1,000字文章的目标,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我除了要大量的读书之外,还必须敏锐的观察、仔细的整理,并结合工作与生活,以便能够产出有价值、堪用的文章。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学习、读书、观察、做纪录就变成跟吃饭、喝水、呼吸一样的自然了。不管忙不忙、有没有时间都必须要做,就好像不管再忙都必需要吃饭一样。
四、定下你的输出目标
以输出为导向的学习,有着很强的目的性,以及很强的时间压力,因此对于一个有企图心的学习者而言,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学习工具。如果能够善用这个工具,有计划的、大量的积累未来所必须要用到的材料,为自己未来的人生与璀璨的职业生涯,做好坚实而稳定的准备工作,那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选择。
也许你也可以就在今天定下一个目标吧,每天300字,或500字都无妨。总之,只要开始了,再长的路都不会太远,不是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