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54个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七月的西安,骄阳热情似火,迎接八方游客。我们一群小语人相约西安,参加《教师博览》第六届读书论坛。
刚到宾馆报到时,我就遇到了咱们教育写作群的群主——我们最敬重的张道明老师。记忆中第一次看到张老师,是三月的线上分享会上。这次近距离的见到张老师,又惊又喜。惊讶的是优秀的张老师仍主动参加这次读书论坛,高兴的是这次终于有机会请教张老师关于写作的诸多问题了。张老师平易近人,谈吐儒雅,如微风拂面。
在期盼中,我看到了作家曹文轩老师。曹文轩老师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等许多作品深受孩子们喜爱。我非常喜欢曹老师的作品,也特别喜欢与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这些作品后的感受。其实在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梦想着哪一天真能见到曹老先生本人,能聆听他在写作方面的一些经验,那该多好哇!没想到,今天,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台上端坐的曹老先生,清瘦儒雅,和蔼可亲。曹老今天的讲座题目是《漫谈文学课》,他从“语文与文学的关系”谈起,谈到了我们当前所使用的教材中文学作品的配置越来越高,进入课本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他肯定了中小学老师重视课堂中的讲课艺术,同时也指出了老师们在文学的讲解上还做得还不够好。
对于“如何上好文学”这个问题,曹老建议大家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重视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应关注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之处,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他用生动的实例说明“美的力量不亚于思想的力量”。其次,要回到艺术层面,对文本进行解读。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都有高度的文学性,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他说,所有写作方法、写作方法都可以放到哲学的层面,因此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以鉴赏的姿态去讲解。第三,寻找新颖的更有效的切入文本的视角。引导学生从课文细节入手,让他们在阅读中去品悟文学的价值。
不知不觉中,曹老滔滔不绝给我们讲了近两个小时。最后,他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创作的绘本故事一一《羽毛》,《羽毛》讲述的是一个唯美而又意味深长的故事,它被称为“离哲学最近的美丽绘本”。曹老告诉我们,绘本是国外备受重视的一种阅读方式,是“人生第一本书”,许多绘本中渗透了哲学思想,我们可以引领学生通过绘本走近哲学,了解哲学。
曹老侃侃而谈,用许多生动的事例让我见识了他的大家风范,看到了他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非凡的语言表达力,感受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对语文教育的热爱。
在几天的学习中,我还遇见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其中石焘校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专题演讲《我和作家结书缘》中谈到了自己的成长:走近作家梁晓声懂得了“教书之道,重在育人”,因为“文学作品会告诉我们人应该是什么样的”,走近余华先生,明白了作家是这样看待自己的作品的——“其实我对每一部作品都很满意”,问教朱良志,相遇莫言,让他明白了读书与写作可以滋养自己的生命。 石焘校长的演讲让我眼前一亮,原来我们还可以直接从作家那里获得成长的“秘诀”。
因为阅读,我们不远千里,相聚在一起。在这里,我们共同聆听专家的阅读之见,在这里,我们了解优秀同行的阅读故事。阅读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