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合格的家庭主妇,整天和锅碗瓢盆打交道,在长年累月叮叮当当的奏鸣曲中经常会心生感慨。
我家经常熬粥,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新收获的小米慢慢熬煮,黄澄澄香喷喷的小米粥就是晚餐的主食。记得有位老同事抱怨过:爱喝粥但讨厌刷锅洗碗。这恐怕也是说出了许多家庭主妇的烦恼之处。炒菜做饭烟熏火燎的已经忙活了半天,吃完饭就只想安静地休息一会儿,看看一摞沾满残粥的碗和一圈锅巴的蒸锅,瞬间就觉得心情不好了。
尤其是,嘴里说着“先歇歇,待会儿再洗刷”,结果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一晚上没挪窝,想去睡觉了才想起锅还没洗,碗还没洗。于是又讪讪的自言自语说“今天太晚了,明天再洗吧”。于是,新鲜的残粥在第二天已经紧紧巴在碗上,硬得像锅巴一样。而锅巴经过一晚上的自然风干,更是硬得擦不掉铲不动,享受美味的惬意和幸福感硬是被拉低了好几个档次。
如果偶尔热饭时忘记铺蒸布,笼屉也会有类似的烦恼。
当然,如果你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像我家这样犯懒的时候,或者你属于不刷锅洗碗不把厨房收拾的停停当当就睡不着觉的,我的感受和反思你可以绕过。
曾经在急着用锅用碗用笼屉时强行在最短的时间内硬是用铲子和清洁球把那些残羹剩饭清理下来,结果是使了很多力气用了很多水整的家里刺拉刺拉充斥噪音还洗不干净,更让锅里伤痕累累,那些划痕白生生的刺眼。
也曾经在有空闲不着急的时候,把锅里放上水,把笼屉和碗泡进去,用勺子把水慢慢浇在锅的一周,等水一点一点浸湿锅巴,再重复浇水。如此,有时十几分钟后,有时半个小时,有时需要更长的时间,那些锅巴慢慢发白膨胀翘起,只需用刷子轻轻一碰,甚至不需要用手刷洗,就脱离了下来,锅碗笼屉干净清爽如新。
同样一个问题,心急用蛮力时自己累还落不得好结果。静下心来,舍得花时间花精力慢慢浸润,轻轻松松解决问题。
看来,因为着急不肯慢慢等待,只舍得花力气不愿意费时间,为了满足自己需要而不遵从问题的客观规律,并不是好办法。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了一个不遗余力的狂风怒号,想把行人的大衣吹下来。行人感到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反而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北风用尽了力气也无法达到目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
拉封丹这则寓意深刻的寓言后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被称之为“南风效应”、“南风法则”或“温暖法则”等。他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 北风和 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同一目标,但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家长和孩子。
如果家长懂教育又有足够的爱心细心耐心,深谙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早在孩子出现任何问题之前就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那么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恭喜你,在洒下汗水的地方会开出花朵,你养的孩子是来报恩的。
而有的孩子给家长的感觉是来报仇的。
当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时,家长往往如临大敌心急火燎地想让孩子尽快改正,就像不遗余力的北风。这种对孩子的爱和期待以及责任心无可挑剔,心情可以理解。但正像顽固锅巴的形成一样,首先是因为家长的懒惰和失职给了孩子行为偏差的可能,又经历了时间的推移变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硬是要求他在短时间内甚至一次怒骂一次暴打之后就洗心革面,这恐怕是不现实的,估计家长会失望,孩子也会更受伤。
所以,当你为了孩子的问题忧心忡忡时,首先要静下心来,找到问题的症结,看到自己现有的资源,用爱心,用耐心,用润物细无声的胸怀和气度,用坚定的信念,用与以往不同的理念和态度以及方法来对待孩子,就像徐徐吹送的南风。
不要奢望你的短期努力会有多么明显的效果。就像我们常说的“病来如山倒 病去如抽丝”,孩子的问题也不会在一朝一夕就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所以家长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而重复旧的做法只能得到旧的结果,所以家长必须及时改变自己,并在改变自己的基础上去影响孩子,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榜样示范作用,给孩子安全感,给他信任尊重,给他找到存在感和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就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