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知道,有没有简单通用的套路可以用在情绪沟通方面?很遗憾,答案是木有!影响情绪沟通的因素很多,比如性格、文化、性别、社会习俗等。它们共同决定了沟通是否良好顺畅,决定了是什么在特定情境下起到关键作用。你知道吗,有时候直接清楚的表达情绪是愚笨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去训斥老板、导师这样的权威人物,即使他们很古怪;也不可能去正面对抗一个骚扰你的危险的陌生人,这样行为太冒险。
正确的表达情绪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
一、从健康角度说,明白如何表达情绪的人,比不知如何表达的人更健康。
那些总是喜欢隐藏情绪的人,患上严重疾病的概率很大。有些重视理性和自我控制,试图控制感受和冲动的人,他们看上去总是面无表情。糟糕的是,癌症、气喘、心脏病...很喜欢和他们做朋友。另一方面,过度表达情绪,同样会有生理上的痛苦。当我们激动的批评他人时,我们的血压可能会升高到20-100毫米汞柱。
二、善于表达情绪能帮助我们增加人际关系。
自我坦露,是我们与人亲密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在职场,建设性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但能成就职业上的提升,也会让员工的心情更好。要注意,职场中表达情绪的规则比普通人际关系更严格,要特别谨慎对待。
好啦,言归正传,到底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时机、如何表达情绪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建议吧!
一、能辨认我们的感觉
当有人问你:“你感觉如何?” 你会如何回答?至少对我这样低情绪导向的人来说,不是那么容易。低情绪导向的人,不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倾向于拒绝把感觉当成有用的重要信息。我们不光是要察觉自己的情绪,还要能够辨认我们的情绪。如果你能够说明自己经历的负面情绪,你也能摸索出处理这些情绪的最佳方法。要知道,无论在哪一种文化中,能够区辨和指认情绪,是我们情绪智商的重要元素。
二、能认识到感觉、说话、行动三者之间的差异
我们经常感觉到有某种情绪,但是并不总会发泄出来。同样,当我们说到一种感觉的时候,也并不会跟着感觉去行动。事实上,当我们是把生气表现出来的时候,不论是选择什么方式,是猛烈的批评他人或者砸烂东西泄愤,只会导致我们比没有发泄生气的感觉更差。
认知到有感觉和发泄情绪之间的差异,能帮助我们在困境中建设性的表达自己。假如你发现自己对朋友感到心烦的时候,甚至想揍他一顿,这时候可以进一步探究原因,为什么会心烦?说出你的感觉(“有时候,我对你很生气,气的想揍你”),可能会让你知道答案,并解决它。如果你欺骗自己,假装木有烦恼,或者更糟糕的情况,你将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不仅没减少愤恨,反而导致双方关系恶化。
三、能善于准确描述你的情绪
当有人问我们:“你感觉如何?”大多数人的答案几乎都是:还好啦、不错啊、马马虎虎啦......;我们认为自己在表达情绪,实际上我们只是在对情绪进行伪装。经常能听到有朋友带着情绪说:“我觉得应该去看这场电影”或“我觉得咱们见面太频繁了”,这样的描述没有任何情绪的内容。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个句子里的“觉得”真正的含义是“我想去看这场电影”。第二觉的“觉得”,代表着“我认为咱们见面太频繁了”。如果再加上真正的感觉词语,,我们会发现原来的说法缺乏对情绪的表达----“我很无聊,所以我想去看这场电影“、”我认为咱们见面太频繁了,这让我有种局限感”------注意,无聊和局限感才是表达情绪的词语。
当我们依赖少量的词语来描述感觉,就像只会用少量的词语描述美景。过度使用“真棒”一类的措辞去描绘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感觉,难免失之夸大。我们可以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说出同一种感觉。
*使用单一的词语:我在生气(或兴奋、好气、犹豫等)
*描述你发生了什么:“我腹痛如绞,肠子好像打结了”,“我开心极了,像是站在全世界的顶端”。
*描述你想做什么:“我想要逃跑”,“我想给你一个拥抱”,“我觉得想放弃”。
一些帮助我们描述情绪的用词举例
有时候我们错误的低估了自己感觉的强度。如:“我有一点不愉快”或“我比较兴奋”、“我有点困惑”。要知道,不是所有感觉都是强烈的,我们感受的悲伤与快乐的程度确实不同。有一部分人会习惯性的淡化自己的感受,你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我有一位朋友,喜欢用暗示的方式表达感觉,尤其是在说话时,对表达真实感觉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他说“我很孤单”,实际上是表达“我觉得这个周六没什么事情,假如你也不忙,可以发短信给我,一起出去逛逛”。类似他这样婉转的表达,经常让我听不出他的真实想法。由于这个原因,我的这位朋友,经常面临失去让对方了解自己感受,满足需求的机会。
假如我们下决心要表达自己的感觉,必须了解和确认我们和对方都明白我们的感觉只适用于 一套特定的情境,而不是直接针对整个关系。例如,我应该说“当你不守信用时,我会怨恨你”而不要只是简单的说“我怨恨你”;“当你讲到你的收入时,我觉得很无聊”,而不是“我和你在一起很无聊”。
四、能分享多种多样的感觉
我们表达的感觉并不是我们唯一感受的。我们可能经常表达生气,而忽略了生气前的困惑、挫折、悲伤、尴尬。这是为啥呢?说两个栗子吧。
第一个栗子,我有一个住在郊区的朋友,说好18:00开车到我家吃饭,但是只到21:00都没看见人影儿,电话也打不通。我担心他发生了什么意外,就在准备报警的时候,这哥们竟然按响了我家的门铃,若无其事的说,车胎被扎了,出发的晚,用这样随便的理由来搪塞。
第二个栗子,我的朋友在微信朋友圈晒了一张我的照片,他能用这种方式证明我们的亲密关 系我很开心。但是说实话,这张照片光线不好,把我的脸给照黑了,我觉得他应该先征求下我的意见再发朋友圈。
在上面的栗子中,我可能同时有几种情绪混杂。我对迟到的哥们第一个反应是“谢天谢地,还好人安全无事!”然后就开始生气,“他为什么不打电话先和我说一声车胎被扎破了?”在第二个栗子,我同时陷入了不同的情绪:有点高兴、有点尴尬、还有点恼怒。
尽管我们感觉到的情绪是混合的,但是我们一般只会表达出其中的一种。而且还是最负面的那种情绪。在上面的栗子中,我只会表达出生气,而导致对方没有机会了解到我的全部感受。回想整个事件,如果我在这些情境中分享出了所有的情绪,朋友的反应肯定会有所不同。
五、选择表达感觉合适的时间地点
当一阵强烈的情绪涌上脑门的一刹那间,通常不是说出口的最佳时机。假如你被邻居装修的噪音吵醒,冲动的去给他一阵呵斥,会导致你在日后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明智的选择是,先深思熟虑,再用对方可能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个时候,你可以用“想像沟通法”。即在沟通前,先演练自己要说的内容、考虑对方可能的回应方式,这样再处理,就能够增进彼此的关系。
即使是冲上脑门的强烈情绪已经退潮,我们仍然要选择最适合表达的时机。如果我们正在为一些其他事情所烦恼或困扰,我们最好延缓表达自己的情绪。要知道,处理情绪,会消耗我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出现的疲惫和分心,会使事情复杂化,更难处理。我们应该用相同的态度,确认对方在我们开始沟通前,已经准备好开始倾听。
有时候,我们会选择放弃表达情绪,比如老师想了解你对授课的评价时,就算课堂内容让你昏昏欲睡,无聊透顶,但是最合适的回答可能是“还好啦”等无关痛痒的话;如果你被交通警察强行拦下,检查是否酒驾,即使警察的态度傲慢的令人恼怒,明智的选择还是忍耐住不流露出情绪。分享一个小技巧,当我们感受到强烈的情绪,但由于各种难言之隐,又不好口头表达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的感受和想法写下来,这样对我们的生理、心理、情绪的健康都有益处。
六、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别人并没有让我们喜欢或讨厌他们,偏执的认定是造成我们情绪变化的责任,是在他人身上,就否认了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这个事实很重要,我们要确保自己表达的语言,反映出我们对自己的感觉是负责任的。比如,避免说“你让我很生气”(不表达推测),而是该说“我在生气”(表达事实);避免说“你伤害了我的感觉”,改说“当你这么做时,我觉得很受伤”。
七、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
现代人拥有很多媒介渠道——电邮、短信、电话、微信、微博、qq等,我们有必要做些分析赛选。比如,用短信结束一段恋情是合适的渠道吗?什么时候用微信发送“令人不快”的信息容易被接受?如果你有开心的事情,是先亲自告诉朋友,还是发布在朋友圈里呢?
大部分人在面对面分享正面信息时很轻松,但是在表达负面信息时,宁可选择短信、邮件等电子渠道。似乎在电子网络上没有任何底线,特别是在陌生人之间。在我们可能说出日后会悔之莫及的话之前,最好警醒自己:沟通不可逆,覆水难收。一旦我们按下“发送”键,就不可能撤回爆发出去的情绪。
以上观点来自于《沟通的艺术》作者(美)罗纳德.b.阿德勒 拉塞尔.f.普罗科特
学习必须输出,分享才能提升。感谢您陪伴我的学习成长之路,欢迎您的批评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