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说
女人总是过早地担心那些还没发生的事,因为犹豫不决,失去宝贵的机会”,这在心理学上叫“回避成功”。
一位女企业家说
今年只做让自己灵魂有共鸣的工作
结合这两句话来看,正中了我这两年的状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先说我儿子:
我儿子三岁前,我和他爸爸对他采取“放养”政策,我们没有送他去过任何的早教班,任凭身边的朋友是如何热衷于送孩子去受提前教育,也无视诸多过来人的好言相劝,我们就任由着他玩。
全家人轮流,带着他满中国,满世界得跑,每年待在上海的时间,累加起来不超过半年。
我那时觉得孩子的作息制度没那么重要,反正小家伙在外游玩时,该醒的时候自然醒,饿了就会吃,没必要那么操心。
他开心,我们也轻松,不挺好。
结果上幼儿园的第一学期,一切都乱了。该早起的时候他醒不了,哼哼唧唧半天才起床;吃饭速度磨叽,因为家里的老人喂惯了;到了该午睡的时候,他睡不着,他通常非得玩得累了才肯睡觉。老师看着头疼,孩子自己也辛苦。
一开始我还有耐心引导他,跟他说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有多重要,可次数多了,我也会有怨气: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很快就能适应,唯独儿子不配合呢?
我自己却没想过,我应该在他上幼儿园之前,就有意识得培养他适应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我天真得以为只要把他放进去,他就能自动适应。
当然,他最后也一定会适应,但是如果当初我考虑的多一点点,孩子就不必那么辛苦。
养孩子从来没有顺其自然,只是你的未雨绸缪,让孩子觉得一切只是水到渠成。
再说回我自己
最近这一年多的时间,我过得相当焦虑,我在两个选择之间来回摇摆——继续待在目前的职业领域 VS 重新进入一个全新的职业领域。
心生去意是一回事,但是彻底抽离又是另外一回事。
毕竟,驾轻就熟的技能,很容易给自己换来一份稳定的收入,在这变化迅猛的时代里,快速变现无疑是一种最实在的安全感;而对应的,我不得不继续承受由“背离感”所带来的自我消耗。
在工作中找不到归属感,继而引发强烈的价值感缺失,这随时都能引爆我的抑郁。
“全力以赴”得去做一件事情,会是什么感觉?我充满好奇,跃跃欲试。
人生的确不应该自我设限,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年纪越大,试错成本就越高。尤其一旦进入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之后,做自己想做的事,很多时候便成了一种只可远观的向往。
年轻的时候,时常被身边的即时快乐夺去注意力,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就应当如此洒脱。也想当然得认为成长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无需刻意为之,就像年龄一样,会随着时间的脚步自发前进。
无眼前之忧,已是生活最好的状态。何曾想过远虑?
洒脱了诸多年后,成长未必如期而至,而未曾忧虑的事情,却一一报道。
十年后,我能到达怎样的人生高度?进入不惑之年之际,我是否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精神王国?当父母两鬓斑白时,我能否为他们提供一个有保障的晚年?当孩子开始有“梦想”的意识时,我该怎么身体力行得告诉他,我的人生经验?
如何作答?我哑然。
如果,我能够早几年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思考,能够早一些意识到,成长这件事是需要刻意努力的,并不是自然生长的结果,这些年,我就不会过得如此纠结,在步入不惑之年之际,也不会如此焦虑。
曾经以为,无眼前之忧,已是生活最好的状态,此刻才惊觉,那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开始。
写到这里,我的选择也已经跃然纸上——只做让自己灵魂有共鸣的工作,不担心那些还没发生的事,不犹豫不决,从而失去宝贵的机会。
面对错过的那些年,我只能加倍努力得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