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孩子你一定要上大学》,在文章中我的观点是大学是可以给孩子一个重新的开始,可以让孩子的眼界开阔,可以让孩子对学习有一个新的认识。为什么我又说孩子可以不上大学呢?
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学习好,上个好大学几乎成了他们一成不变的要求。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适应学校教育。
擅长数学和语言的孩子更容易在智商测验中的高分,他们更适应学校的课程设置,也更有可能在大学入学考试中获得高分。但是仅有数学和语言能力并不能确保孩子未来过上成功,富足和幸福的生活。
爱迪生没上过大学不也成了伟大的发明家吗?包括在改革开放崛起的商人,他们很多也没有上过大学,反倒是哪些研究生,博士生在给他们打工。但是请不要认为这是在支持上学无用论。
学习很有用,但未必是上大学,我们也可以上技校啊!年前去理工大学学习恰逢一学员询问教授自己的儿子学习不好,该如何办?教授讲了自己儿子的例子。
教授唯一的儿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多动,为此她的丈夫把孩子用铁链锁在家里,不让她去给孩子找幼儿园,因为在外人眼里这就是一个问题孩子,多动,暴躁,破坏性强。身为政府官员的丈夫无法接受自己的儿子是这个样子的。
她自己带着孩子给孩子找了一所小学,孩子因为性格缺陷的问题还是爱破坏,冲动。她自己出钱租了学校的一个小房间,请当时在那个小学当老师的同学帮忙,把孩子损坏的东西搬进去,让孩子修理。孩子的成绩没有什么起色,但是不再打人,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到孩子上初中之后,学习成绩非常非常之差,面对极差的中考成绩她问自己的儿子:“你想上一中,还是技校,只要是你选择的妈妈都支持!”他们住在理工大学的家属院里,这里的孩子最次都是研究生,对于当时孩子的选择她已经想好了,如果儿子选择上一中,她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求人,完成儿子这个愿望。
她的儿子想了一晚上之后告诉自己的妈妈:“妈妈,我恐怕要让您失望了,我想上技校!我想学修车!我知道上一中您会为我去要求很多人,可是我学习不好,我不想去哪里!”因为从小动手能力强,她的儿子在技校学习成绩很好,每次放假孩子都会主动帮小区的叔叔阿姨修车,很快就有汽修小神童的美誉。还没有毕业就被一家企业看中。后来她儿子自己开了一家汽修店,专门修百万以上的车,就这还大排长龙。现在有车有房还不用看别人脸色。
最后教授对那位学员说:“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都不同,有人擅长科学学习,有人动手能力强,有人天生会唱歌,你为什么不去看看孩子有什么其他优点呢?我们做父母的需要欣赏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找到他的优势,而不是逼迫他一条路走到黑!”
02
我不知道那位学员是否听的进去,但是在我咨询这么多年来看,孩子的潜能是需要父母来发现的,我们唯有帮助孩子找到他的优势,他未来才能有所成就。否则我们会把孩子逼向一个愚蠢的死角落。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把一条大鱼放进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大鱼饿了就游上去捕小鱼,没有一只能逃得过它的捕捉。
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大鱼,再放进水池里。开始,当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大鱼就迎上去咬,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大鱼的冲撞越来越少。
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
结果,当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大鱼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
最后,这条大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读了这个测验,也许你会说,这条大鱼真是笨死了!可仔细想想,大鱼原来并不笨,可是,在无数次的碰壁之后,大鱼开始怀疑自己捕鱼的能力,后来,它彻底绝望了,坚信自己是一条“笨鱼”。
这种无力感,最终害死了它。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在孩子的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他称之为“习惯性愚蠢”。
他说,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怀疑,并因此而丧失了自信心。在他人的眼里,就会觉得他们“越来越笨”了。
小强就是如此,从小学习一般,而且父母经常找人给他补课,谁知道越补成绩越差,但是父母偏偏要送到一中去,邢台一中不行就去衡水,衡水不要又给弄到了宁晋,反正我的孩子就要上高中考大学。小强则在屡次转学中成绩越来越差,对自己越来越失望!行为也从最初的课堂睡觉,到逃课上网混社会。
孩子变成这样,父母最先想到的是学校老师教的不好,孩子不懂事,不努力,却从来不曾想过从其他方面找寻原因和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
03
1985年,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一个小男孩出生,他的妈妈是家政课老师,父亲是费尔蒙特大学的运动员,后来在马里兰州当警察。他父母在他7岁时选择离婚,妈妈一手拉扯大三个孩子。
妈妈很早就发现自己的儿子不能安静地呆着——照相时爱做鬼脸,回答问题时顺便再提个问题,或者爬到不该爬的东西上。最让妈妈受不了的是在饭桌前,他的手总是闲不住,比如手指转笔,如果桌上没笔,他会拿盐瓶、牛排刀或者装了牛奶的玻璃杯代替,这种破坏厨具和浪费食物的行为总让妈妈很生气。
六年级时,小男孩被诊断出“过动及注意力缺乏症”,得上这种病的孩子可能引发学习障碍,或者不合群,患上抑郁症。而他经常因为注意力缺乏和口齿不清被同学嘲笑,让童年的他很自卑。在未来的几年里,他都不得不服用一种叫做利他林的药物。
他的两个姐姐早就是游泳俱乐部的成员,为了给多动的他找个事干,妈妈让他跟着姐姐去学习。 7岁的他可不是那种天生亲水的人,他学会的第一种泳姿是仰泳,前提是“不能低着头看到水,因为会害怕”。妈妈很高兴迈克喜欢游泳,她终于找到好办法使儿子能尽可能地消耗过剩的精力。
在他11岁时,他来到了北巴尔的摩水上运动俱乐部,教练鲍勃改变了他的一生。鲍勃是那种很严的教练,如果你比他的要求少游一圈,他绝对会吼得你屈服。“(小男孩当时每天的要花4-5个小时在游泳池里锻炼,然后还要赶去上学。)
后来随着游泳锻炼的强度增大,他逐渐摆脱了多动症,他就是泳坛传奇、奥运会游泳项目23块金牌得主菲尔普斯。
试想当年如果他的妈妈也只是一味的想要孩子学习好,可能就没有今天的“菲鱼”了。
看到此处我想大家也许可以清楚了,有些孩子 因为自身的关系真的是无法上大学的,但是只要父母可以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特长,并且支持孩子在特长上走下去,他们就会成为自己的“飞鱼”。
04
一个少年,很喜欢拉小提琴,他的梦想就是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因此一有空闲他就会练琴,他相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他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可是虽然他很认真地练习,进步却很小,所有的人都觉得他拉的小提琴像锯木头一样难听,就连他的父母也觉得这可怜的孩子拉得太蹩脚了。教他小提琴的音乐老师也觉得他在拉小提琴方面没有一丝的音乐天赋可言,可是又怕说出真话会伤害少年的自尊心。
终于有一天这个少年也觉得自己的小提琴拉得太差了,于是他去请教一位著名的小提琴家,小提琴家看到他抱着小提琴就说道:“孩子,你先给我拉一只曲子听听。”
他拉了他最喜欢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几支曲子,拉得破绽百出。等他拉完,小提琴家问道:“你为什么喜欢拉小提琴?”他说道:“我想成功,我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
小提琴家又问道:“那么你拉小提琴的时候快乐吗?”他自豪地说道:“我非常快乐!”小提琴家又问道:“孩子你非常快乐,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又何必非要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家不可?在我看来,快乐就是最大的成功!”
少年听了小提琴家的话,低头沉思,拉小提琴的最终目的就是快乐,自己现在就已经很快乐了,又为什么一定要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名家呢?
于是他拜谢了小提琴家,回到家后他依然很热爱小提琴,可是没有过去痴迷了,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习上。
多年以后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可是他仍然很喜欢拉小提琴,一有空闲他就会拉一会儿小提琴,但是却不再受困于帕格尼尼的梦想。这个少年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孩子天生就会在某种智力方面具有潜质,而父母的任务就是发现并帮助释放孩子的天赋。孩子也许不擅长音乐,担一种乐器却可能会给他带来终生的快乐。
在这个世界上或者不上大学,都有很多条路可以走。只要你心存梦想,满怀爱情,耐心的寻找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终有一天,你守得花开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