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生地上了一年级,二年级便全家迁移到第二个家乡了。准确来说,户籍地是一个家乡,出生地也是一个家乡,读书地虽然属于同个县,而地却是一个上一个下的,天南地北,相距甚远。
在记忆里,还在出生地,爸爸很早便一个人去闯荡,过年的时候才盼着爸爸回来。那时候,经常在路边等着面包车,看看从车上下来的人有没有爸爸。
正是爸爸安稳下来了,于是我们全家都安居在第二家乡了。印象中我下来的第一天就生病了,送到卫生室挂针了。爸爸妈妈做航运,家里由爷爷照顾我们。爷爷很疼我们,会经常买我们喜欢吃的鸡肉,那简直是美味。
二年级至五年级都在同个学校,我和姐姐还在同个班级,爸妈不放心我,把姐姐留了一级,好照顾我。
记得姐姐数学很好,还去参加县里的数学竞赛,而我是语文还不错,那时候有些羡慕好学生。也许从小姐姐偏理,我就偏文了。
小学时代,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的租房和暑假渡船。租房换了两三个,第一个房子与他人和住,第二个房子是单独一幢二层楼房,那是我印象中最美好的居住环境。两层楼,一楼吃睡,二楼是平的阳台,夏天就可以乘凉看星星看月亮。家里还养了狗狗,狗狗还生了好多只宝宝。空间大也自由,住的舒服。可房主要收回,家里人急急忙忙在边上找了一间又破又旧又与他人和住的房,房搬来搬去的,最后一个还没厕所。印象不好,前几年同逸群回去找了旧址,被改造过后倒是焕然一新。
关于暑假渡船,每年去温州几个阿姨家里都是乘爸爸的船去,大半时间在阿姨家,两个阿姨和住一起,吃饭也是这家吃吃那家趁趁,有小部分时间是跟随爸爸妈妈在船上度过。人在船里,随着海浪,人就晕乎,还要生活上几天。在大海上,感觉大海辽阔。夏天船上就是一个火炉,哪哪都是又烫又热,而我的父母却靠着木船换铁船,再到大铁船的不断更新,一年四季风吹雨打、严寒酷暑中硬是供出了三个大学生。而每次要进温州时,就会有个换卡,一定要潮涨才进得去。进去之后便是闻到一阵阵臭味,温州那时候正好在大发展,水被污染的又脏又臭。到了温州爸爸就会把我们带到阿姨家,度过每年的暑假。
以为一直会这样生活下去,结果在小学五年级就快小升初考试前两三个月,因为爷爷的意外去世,我们没在那里毕业,回到了户籍地。我们没拍毕业照,两边都没赶上。吃住在外婆家。呆到我们成绩出来,与县城重点中学相差几分,爸妈额外交了一笔借读费,让我和姐姐一同进了县城中学,而没有留在乡下学校。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