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支持吗|偏见是毒药,也是助燃剂」

01

对于偏见,我周围的人,包括百度百科,给出的答案几乎都是否定的。百度百科说:“偏见既不合逻辑,也不合情理,一旦产生偏见又不及时纠正,扭曲后或可演变为歧视。”我很赞同这个说法,这是人类通过生活经验得出的结论。

从我出生开始,偏见这个词就是贬义词。它有很多关联词,比如说刻薄、不近人情、傲慢……等等。几乎不会有人会觉得偏见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我觉得,这也不见得是一件坏到透顶的坏事。在此,我论述自己的观点,请各位多多包涵。

我的一个朋友,从很小就已经体会到了偏见带给她的不适感。她出身于一个三线城市,随着父母到一线城市居住。她除了户籍在三线城市、家庭经济实力略低于城市平均水平之外,是一个很优秀的女生,与一线城市的优秀孩子没什么区别。

但是当她开始上小学的时候,她的班主任给予了她非常浓厚的偏见。她上的是一所民办小学,入学要求不仅对经济要求高,对孩子自身实力水平要求也很高。但是她是全班经济实力最差、读书成绩最好的那个。

有一次学校要进行大型的表演比赛,每个班都必须全体成员参加。朋友的班级选择了跳舞,每个同学都要花很多钱去买这辈子可能就穿一次的舞蹈服,要付不小的金额去上一个舞蹈速成班。朋友家庭对于这笔花销无法一时全承担下来,朋友只好硬着头皮去找班主任商量分期付款。据朋友说,班主任的脸立马黑下来了,从此就开始对她开启了冷嘲热讽的模式。

班主任先是答应了她的请求,但是却在训练时屡次批评朋友态度消极,在班会含沙射影地表达朋友意图毁坏班级荣誉,对于朋友的考试成绩进行怀疑……等等。朋友就在这么一个黑暗的环境下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在中学时期幸运的遇到了很好的教师群体,重新开始自信起来。

单从这方面看,偏见看起来不是一件好事。


02

再说说后续吧。我的朋友考上了当地一所排名靠前的重点高中,今年高考又考出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成功进入国内某知名大学,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她在微信上与我讨论到当年的事情,告诉我说:“我其实也没有多恨那个班主任。从那段经历上,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因为我家庭条件不比别人好,父母社会地位也没同学高,所以她就对我有偏见。但是我也学会了要用自己的努力去面对社会的不公平,这个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一切的尊重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

由此可见,班主任的偏见使她早早地学会了努力,学会了这个社会背后的道理。从这方面看,偏见也算是某种刺激她成长的良药吧。


03

社会上的偏见,多数来自于人们对于某个人身份背景的了解、第一印象的感觉。人们凭借自己的认知去片面的定义某个人,这就是我理解的偏见。我不觉得偏见是一件绝对的坏事,是否糟糕透顶取决于受到偏见的那个人的心理与反应能力。有人能靠偏见成功,也有人毁于偏见。

从这个故事来看,或者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通常对他人有偏见的,无不都是在某方面的地位比受偏见者高或是不相上下的人。因为是班主任,所以可以对学生有偏见;因为是父母,所以可以对孩子有偏见;因为是某专业领域的大佬,所以可以对新手有偏见……所有的不公平,貌似都是偏见所引起的。

那么,在受到偏见的时刻,到底是选择改变自己的地位,咸鱼翻身,给那些对你有偏见的人一个响亮的耳光,还是抱怨命运的不公,吐槽那些人就是恶魔的化身呢?

人类永远不可能会完整。人性是很复杂的东西,人也是社会性的动物。没有人能脱离社会的关注。因此,得到一个稳固的社会地位,就可以消除大部分的不良言论。

社会不会绝对的公平,但是人可以改变自己的能力,从而得到想象的公平。而一定程度的偏见,正是刺激性的存在,人生来就有逃离黑暗的欲望,没有人会甘心得到偏见。这样,偏见就成为了助燃剂,使人的斗志之火熊熊燃烧,又何尝是一件糟糕透顶的坏事呢?

借用海阔天空的一句歌词来结尾吧: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不低头更精采的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