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中国春秋时期的郑国,国君郑武公的妻子姜氏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出生的时候逆生,脚先出来的,所以取名寤(wù)生。
姜氏受到了惊吓,所以就不大喜欢这个孩子,甚至还有些不待见这个老大。后来姜氏又生了老二,取名叫段。
和大多数中国传统家庭一样,小儿子最容易受到老人的格外亲爱,最终难免溺爱。这位姜氏虽贵为国母,竟然也未能出脱普通小民人家的规律,人之常情下,屡次向武公吹枕边风,鼓动武公立段为储,将来继承王位,但武公没答应,原因不详。
老大后来没有悬念的继承了王位,是为庄公。姜氏于是请求庄公把一个叫制的地方分封给小儿子段,庄公没答应,原因是制这个地方比较敏感。但庄公最后还是答应了母亲,另把一个叫京的地方分封给了段。大臣们以封京为邑不合法度为由,强烈反对,并鲜明的指出,姜氏的贪心是没有满足的,放任这种情形孳生蔓延,树大根深了难以铲除,况且还是君王你的宠弟,抑或是蠢弟。
庄公于是说出了那句流传后世的至理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们且拭目以待!
这个段,果然不省事,先后私自扩充边疆,把不少地方强行收归自己管辖,接着固城防,集钱粮,整兵甲,治车马,霍霍然图举大事。大臣们不断向庄公进言,要么您让位给段,我们就去伺候新君,要么您就发兵灭了他,不然大臣和百姓们难免生了异心,时间久了或成虎患!兹事体大,攸关向背,请急定夺。
庄公慢条斯理地说,暂且不用管他,让他等着享受自己造下的祸害。不行道义,不团结人民,与大众为敌,他的实力迟早会毁灭掉他自己。
段终于准备出手了,姜氏就是内应,约定到时候打开城门,放段的队伍杀进都城。
庄公终于说,是时候了,安排!
于是,庄公大兵杀到,京地军民百姓造了段的反,段仓皇出逃到鄢,庄公继续伐鄢,段战败,逃亡到了共地。
内应的姜氏没有等到爱子段进城的消息,等来的却是流放。庄公咬牙跺脚发了毒誓,不到黄泉,不见母面!不过没多久就后悔了。
流放姜氏的城颖地方,有个官员叫颖考叔,是个大孝子,听到姜氏流放的消息,就想办法见到了庄公,送上了敬献之物若干。在庄公赐食时,故意把里边的肉留了下来。庄公问起原因,颖考叔回禀说,家母吃过我孝敬的所有食物,唯独没有享受过国君的赏赐,所以要把君王赐予的肉拿回家,奉与母亲食用。
庄公感叹到,你有母亲可以奉肉而食,以孝事母,我虽贵为一国之君,却不能侍奉家堂。颖考叔于是趁机出主意说,这有何难,不就是个黄泉吗,挖就完了呗。
庄公说,善!安排!
于是,硬生生的挖出来一条隧道来,深处水出为泉,是为黄泉。
于是母子黄泉相见,隧内隧外其乐融融矣。
——《左传 • 隐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