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今天我的左臂痛得忍无可忍,麻、酸、痛分分秒秒不放过我,做爬墙的运动要一个有才有效,一天五次,一次二十个,否则就住院手术,我还是选择保守治疗,可是这个痛真的是难以承受。
痛得寻求安慰,不禁胡思乱想:传说神光一心一意拜达摩为师,向达摩求教,时值寒冬,达摩在后院达摩亭坐禅,神光矗立在亭外,合十以待。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夜晚入定以后,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压了下来,不一会儿,积雪逾尺,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浑身上下披了一层厚厚地毛茸雪毯,但是神光仍然双手合十,兀立不动,虔诚地站在雪窝里。第二天一 早,达摩开定,他走到门口一看,神光还在雪地里站着。达摩问道:“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答道:“向佛祖求法。”达摩知道神光傲气十足,极不谦虚,不知他是否诚心,达摩沉思片刻说:“要我给你传法,除非天降红雪。”神光解意,毫不犹豫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向左臂砍去,只听“咔嚓”一声,一只冻僵了的胳膊落在地上,鲜血飞溅,染红了地下的积雪和神光的衣衫。谁知这虔诚的刀声穿云拨雾,飞报西天,惊动佛祖如来,随手脱下袈裟,抛向东土。霎时,整个少林,红光笼罩,彩霞四射,鹅毛似的大雪片被鲜血映得彤红,粉扬而来。神光放下手里的戒刀,弯腰拿起鲜血淋离的左臂,围绕达摩亭转了一圈,仍侍立于红雪之中,亭周围的积雪也被染成红的。此情此景,达摩看得一清二楚。他感到晨光为了向他求教,长期侍立身后,今又立雪断臂,原来的骄傲自满情绪已经克服,信仰禅宗态度虔诚。达摩逐传衣钵、法器予神光,并取法名:“慧可”。
慧可断臂以后,表现出高度的刚毅,他忍受着剧烈的伤痛,双膝跪在雪窝里,用仅有的右手,恭敬地接了“法”。顶礼拜谢而退。从此,慧可就接替了达摩,成为禅宗的第二代,称之为“二祖”。
清乾隆皇帝出游五岳时对“立雪断臂”的故事颇有感触,挥毫撰写“雪印心珠”匾一块,悬挂于立雪(达摩亭)佛翕上方,以戒后生:佛业来之不易。
那断臂的剧烈伤痛难以想像。惊恐吓人,对他们的志向追求真的是顶礼膜拜。
《三国》记载了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关羽在攻打樊城时被曹仁弓弩手所伤,右臂中箭,翻身落马。被关平一阵杀回,救关公归寨,拔出臂箭。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后请来华佗,华佗看过关公的箭伤说:“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理,恐怕便要废了!如果要根治,便得把君侯的手臂牢牢缚在柱上,然后我用刀把皮肉割开至见骨,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以线缝合,这才治得好,但恐君侯惧怕。”
关公听了,笑说自己不是世间俗子,不怕痛,更不用把臂缚在柱上;并让人先送上食物,说:“先生远道而来,请先用酒菜!”关公陪着华佗吃了一会,便伸出了右臂,说:“现在就请动手,我照样下棋吃喝,请先生不要见怪!”华佗也不再说什么,取出一把尖刀,请人在关公的臂下放上一个盆子,看准了位置,下刀把关公的皮肉割开。关公吃喝如常,华佗气定神闲说:“我用刀把君侯骨头上的毒给刮走,这就好了!”华佗的手法娴熟,话刚说完,手上的刀子已经在关公手臂的骨头上来回刮,还发出悉悉的声音,流出的血也溢出了盆子。将士见到这情境,都掩面失色,惟独关公仍继续下棋吃喝,面不改容。不久,华佗把毒刮尽,敷上药,并把伤口缝合。
关公大笑而起,对众将说:“此臂伸舒如故,一点也不痛。先生真是神医!” 华佗说道:“我为医一生,从未见到过你这样的人。君候真天神也!那时没有麻药,关公不用捆绑伸出胳膊听着嗞嗞的刮骨声音,这得多大的勇气和坚韧。古时刮骨去毒这样的例子也屡屡见载于史书中,不胜枚举。
近代的中国开国元帅、军事家刘伯承在一次战役中身先士卒,带头冲锋,但是不幸的是被迎面而来的子弹射中。子弹从颅顶射入,从右眼眶飞出,当场血流不止,而刘伯承也因此晕厥倒地。当时德国的沃克医生决定给刘伯承使用全身麻醉然后再动手术。后来刘伯承了解到,如果全身麻醉的话很有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大脑神经。从而影响日后的作战指挥,于是刘伯承坚决反对采用麻醉。最终沃克医生被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所感动,同意了他的请求。手术开始的时候,沃克医生将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在手术刀上,他先将腐肉割去,然后将破碎的眼球挖掉,然后再将断裂的血管缝好。而在这一手术中,沃克医生一反常态,因为他是颤抖的完成手术的,其原因就是刘伯承没有使用麻醉药。最后,沃克忍不住开口对刘伯承说:“你痛不过可以哼叫。”但是刘伯承始终没有吭声,这时候的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汗水直流。
手术后,沃克前来慰问刘伯承,刘伯承勉强一笑说道:“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这一句着实让沃克医生吓一跳,他不相信的问道:“我割了多少刀?”刘伯承答道:“七十二刀。”此言一出让沃克惊呆了,失声说道:“你是一个真正的军人,你堪称军神啊!”
他他们是真正的英雄,超越常人的毅力,是天上派下世间的神将。他们的精神和思想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