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读||破阵子

经典解读||破阵子
经典解读||破阵子·看破空花尘世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注释辅读】

1.破阵子:词牌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2.陆游:(1125—1210)宋越州山阴人,字务观,号放翁。3.空花:佛教语。比喻纷繁的妄想和假相。4. 浮名:虚名。5.蜡屐:以蜡涂木屐。指涂蜡的木屐。6.筇杖:qióng 筇竹杖。7.太平:恬淡,怡悦。8.料峭:形容微寒。9.力:作动词,有力。10.廉纤:lián xiān细小,细微。多用以形容微雨。借指细雨。11.苔纸:用水苔(藻类)制成的纸。12.菱唱:采菱人所唱之歌。13.遥闻:远远地听到。

【词意】看透了充斥着纷繁妄想和假相的俗世,把如同昨夜旧梦般虚幻的虚名放到一边。脚着涂过蜡的木屐,拄着筇竹手杖,穿过树林,登上山峰,率意地饮酒,自由地行走。此时的我,身心安闲怡悦。毛毛细雨停了,天气刚刚转晴。冬日残余的寒气仍然尖利。身在碧溪之上,悠然地在苔纸上题写诗句;耳畔传来烟霭之外采菱人缥缈的歌声。此刻,我想与您一同沉醉。

【赏析】这是一首禅宗诗,“看破空花尘世”,作为一种处世的豁达人生态度而为士大夫所接受,也融入了诗词的创作活动之中。禅宗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有深刻的,它丰富了诗词的创作,并且推动了诗词的深入发展。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看破与轻放,一方面是诗人超尘脱俗、淡泊洒脱这一情怀的外在表现与自结果,一方面何尝不是诗人求而不得人生空老的无奈慰解呢?总之,此二句直接点明诗人的人生态度,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蜡履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诗人穿着蜡屐、拄着筇杖,穿林登山,畅饮漫行,通过衣着装束、行为活动的细节,一个身闲心逸优游山林的幽人雅士形象跃然纸上。身闲心太平,既是直抒胸臆,又可以说是用典,都充分地表现了诗人此刻的心态。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此二句写景,在诗人笔下,毛毛雨刚停,天气刚刚放晴,但是冬日残余的寒气仍然尖利侵人。诗人描摹了一幅细雨初歇、余寒犹力的初春山林图,应该说是一幅哀景。诗人这样写,一则以哀景衬乐情,即使景色惨淡仍然无法影响诗快乐的心情,足见诗人情绪的高昂;一则结合上文,诗独自一人在如此寥落、暗淡、冷寂的山林中,却仿佛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似乎诗人原本就属于这里一样。

苔纸闲题溪上句,麦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前二句写诗人在纸上闲题诗句,耳畔传来远处采菱人缥缈的歌声。这份您闲让人想起放翁《临安春雨初霁》中“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细分茶“的句子,多么热悉的情境啊!然而放翁的清闲之中总是夹杂着浓浓的失意与无奈。毕竟,谁能相信一位弥留之际仍然喊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爱国志士,会如此轻松地逍遥于丘壑泉石之间呢?

与君同醉醒,醉醒,应该是偏义复词,偏在“醉”。 此句的意思,即诗人要与君同醉。君,所指不明。此句表意的重心在“同醉醒”三字,如此写,一方面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纵情山水、忘怀得失的超脱,可以说是整首诗情感的高潮;一方面,“同醉”,又流露出诗人借酒消愁、但愿长醉不愿醒的隐秘心曲,折射出诗人英雄空老的愤懑与无奈。

2023年语文高考真题再现·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 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 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 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答案:D【解析】“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错。与君同醉醒,醉醒,应该是偏义复词,偏在“醉”。此句的意思,即诗人要与君同醉。君,所指不明。此句表意的重心在“同醉醒”三字,如此写,一方面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纵情山水、忘怀得失的超脱,可以说是整首诗情感的高潮;一方面,“同醉”,又流露出诗人借酒消愁、但愿长醉不愿醒的隐秘心曲,折射出诗人英雄空老的愤懑与无奈。

15.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审题】(1)心情已经给出,是“闲适”;找出“闲适”心情的诗句;(2)如何表现?关于抒情方式,可以考虑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用典抒情等等。(3)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分值6分,可找到三个得分点:抒情方式①+诗句分析;抒情方式②+诗句分析;抒情方式③+诗句分析。

【解析】阅读原词,一句句分析。(1)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词人看破尘世繁华终是一场空,放下浮名羁绊才是真轻松,从而奠定了全诗“闲”的基调。这两句诗人通过议论直接抒发闲适的心情。(2)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诗人穿着蜡屐、拄着筇杖,穿林登山,畅饮漫行,通过衣着装束、行为活动的细节,一个身闲心逸优游山林的幽人雅士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是通过记叙、描写闲适之举表现闲适之情。(3)身闲心太平。直抒胸臆。(4)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通过写料峭春寒和雨后初晴来烘托诗人心情。后句是借景抒情。(5)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写题写溪上诗句的安闲和遥闻烟外菱歌的惬意,都表现了词人置身大自然中自得其乐的闲适心情。这两句诗人在对行动的叙述与描写中表现闲适的心情。(6)与君同醉醒。直抒胸臆。

综合以上抒情方式主要有三种:(1)发表议论、直抒胸臆(2)记叙、描写日常生活情景,叙事抒情;(3)借景抒情。然后系统归纳,按规范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1】①通过议论直接抒发闲适的心情。“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两句将繁华尘世比作“空花”,把浮名比作“昨梦”,放下心中曾经牵挂的东西,心情轻松;“身闲心太平”“与君同醉醒”则直抒胸臆。②通过记叙、描写闲适之举表现闲适之情。词人穿蜡屐登山、真率饮酒、悠闲作诗、遥闻菱歌,在对行动的叙述与描写中表现闲适的心情。(叙事抒情,通过叙述词人的所作所为来表现。比如,上片三四句写脚着蜡屐登山的真率和手拄筇杖穿林的自在,下片三四句写题写溪上诗句的安闲和遥闻烟外菱歌的惬意,都表现了词人置身大自然中自得其乐的闲适心情。)③借景抒情。“廉纤细雨初晴”通过描写细雨初晴的清新之景,寄托闲适之情。(每点2分)

【参考答案2】①直抒胸臆。“看破”“放轻”“身闲心太平”,意思是词人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不被尘世、浮名牵绊,体现出词人自然豁达、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②行为描写。词人脚踏蜡屐登山,真诚率真饮酒,拄着筇杖自在行走,闲暇之时在溪边题诗,听远处传来采菱人的歌声,身体自由,内心宁静。通过对词人自身行为的细致描述,体现出词人不问世事、宁静从容的心境。③借景抒情。“细雨初晴”“溪上”“菱唱”“烟外”,细雨停歇,天气转晴,词人置身碧溪之上,深处烟霭之中,远处是采菱女子边歌唱边劳动的画面,渲染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氛围,写出词人徜徉于山水之间的闲适情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天马行空0000阅读 4,771评论 0 4
  • 前面学习并练习过的词牌列表: 1、词牌《十六字令》的写法;群英荟萃十六字令2、词牌《忆江南》的写法;群英荟萃忆江南...
    乔平_阅读 12,831评论 23 79
  • 陆游诗集(Z1) 杂赋 养疾清溪曲,风林几著霜。细书如助嬾,薄酒不成狂。 老叹朋侪尽,闲知岁月长。柴门偶一出,倚杖...
    汉唐雄风阅读 13,581评论 1 11
  • 2023全国乙卷语文高考真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研究...
    棉麻布衣阅读 9,371评论 0 0
  • 陆游诗集(X1) 夕雨 屣履行莎径,移床卧草亭。风声杂溪濑,雨气挟龙腥。 奕奕空中电,昏昏云罅星。徂年又如许,吾鬓...
    汉唐雄风阅读 12,556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