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小孩=有童心?

之前有人曾经和我提起过童心。

“你是没有童心的,因为你不喜欢小孩,你排斥他们。”

“我并不觉得亲近小孩是有童心的表现,我也并不觉得,喜欢小孩是有童心的象征。”

这位友人之所以这样说我,全拜一时兴起,告诉他我没有那么想要接近小孩,于是,这位友人断章取义的说,我排斥小孩。

真的是冤枉。

说实话,我并不排斥他们,而且,有些小孩还挺喜欢我,我也喜欢跟他们交流,玩耍。

大部分人都有喜欢小孩的倾向。

胖嘟嘟的小孩,见人有礼貌的招呼,尊重他人,不大吵大闹的小孩,会非常让人喜爱。

我也一样喜欢这样的小孩。

若是,把这些放在大人的特征上,

颜值颇高,礼貌真诚待人,尊重他人,对人不情绪化的成年人,想必也会让人喜欢。

但是,即使长相可爱,但脾气却时好时坏,撒娇打滚,甚至在大人面前有些做作的小朋友,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但不喜欢,也绝对不是厌弃之。

这个世界上,总有喜欢与不喜欢之间太多的灰度。

像小霸王一样的孩子,可能只有他的家人还是百般宠爱,呵护有加。如果家长真正需要负责任,应该是对其言行进行引导的。

一直以来,我从来都不觉得孩子和大人是分离的群体,我是说,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定义这个孩子不再是孩子,这个大人已经是大人了?

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从生理年龄界定的吧。

但是,他真的不是孩子了吗?

他真的只是个孩子吗?

孩子,大人只是两个名称,在我看来,孩子和大人是连续的,你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他可能比你懂得多,你觉得大人什么都懂,他可能懂得还不如你多。

一直以来,我面对五六岁的孩子,我都会把他们当作同龄人交流。

不知道是不是骨子里的原因,我总会情不自禁的把无论多大的人,即使六七十的老翁,也会本能的将他们视做同龄人。

于是,我跟他们“没大没小”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那些刚开始抱着我,说喜欢我的女孩儿,渐渐便不再理我了。我可能在他们眼里,真的是极没意思的大人,竟然没办法因此夸奖他们。

但是,一些小男孩儿却会主动的迎上来,跟我交流一些想法。

你要说我不喜欢他们吗?

这个问题其实本身也有问题。

为什么人一定要喜欢某件事情,某个人,才可以去了解。

说实话,很多人,很多事,只有真的去了解了,去理解了,你才可能真的喜欢。

我喜欢那些愿意真诚待我,向我敞开心扉的孩子们,我们彼此尊重。

就像,我喜欢那些愿意真诚待我,向我敞开心扉的“大人”一样,我们是朋友。

是的,无论比我大三四十的老翁,还是比我小二十的孩子,在我看来,他们都可以做我的朋友。

我喜欢柴犬,喜欢金毛,因为他们有一种闲适的稳重感,我们彼此尊重,相互照顾,我们是朋友。

在我眼里,朋友是不分物种,年龄的,只与是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关。

为什么一定要喜欢小孩呢?

至少在我看来,我只需要喜欢那些把我真正作为朋友的小孩就可以了。

而其他人,我也没有讨厌他们。我对他们的感情,是介于喜欢与不喜欢的灰度。

为什么要欺骗自己喜欢小孩呢?小孩,也只是个名称,它包括太多的复杂的个体。

为什么要用一个名称绑架自己呢?

再谈谈童心这个问题。

我从来都不觉得童心与喜欢小孩可以画等号。

童心应该是一种纯粹。

一种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是因为山在那里,所以攀登的纯粹,但是,山却并不是目标。

就像你喜欢画画,你享受画画,你总不会给自己定一个今天画几张画,画到什么程度,要拿什么奖项的目标一样,因为你享受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只是因为喜欢而去做,再没有其他附加的理由。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可能理解不了,那是因为被外界的世俗影响了太长时间,已然忘却了最初生命本来的面目;那是因为已然走的太远,早就忘记了最原始的冲动和初衷。

只有这种纯粹才可以把人带去的远方,是许多人长大以后再也无法看到的风景。

不一定要喜欢小孩,就像不一定要喜欢所有人。

做好自己,尊重他人,给与他人帮助,一辈子不分老幼,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断的认识世界,有机会还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一辈子就值了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