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的几天最是考验孩子的时候:兴奋、紧张、迫不及待、随时想逃掉都会毫不掩饰出现在年轻的脸上。年轻就是好呀!能够如此真实自然!
结果会如所有家长和孩子所料般,在期待也是不期待的等待中,成绩和排名就那么大咧咧地站在面前,像是脱光了衣服的孩子在接受最苛刻的体检。
毕竟成绩是命根,高考是大道,没有命如何在大道上驰骋?难道咳嗽发烧腰伤背弯的去和别人赛跑?、
看到手机上孩子的各科成绩,包括各科成绩在班级里的排名、在年纪里的排名,不禁感叹老师真真是很辛苦呀!就算现在很多操作是电脑完成的,可一个班80个孩子也够老师忙一阵的了!
这边还没感慨完呢,家长群里又发出来了全油田同年级的排名!Word孩子们呀!你们的屁股还好吗?Word家长们呀!你们的心脏还在吗?
排名最根本的意图应该是起到激励的作用。作为激励机制重要的一个环节,不排名何以了解差距,了解了差距才能有压力,压力转化为动力才能缩短差距。一个循环周期下来,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可不就是双赢共赢多赢吗?!
大部分成年人都曾经经历过排名的困扰,成绩好的自不必说,巴不得考完试在教室里大庭广众之下就公布成绩,那感觉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
爽!
成绩不好甚至一般,包括落后的孩子,考完试后书本一放,先玩它个昏天黑地再说,好好犒劳自己,养养身子好应对成绩公布的日子。
我就是这样的人,考完就考完了,最不喜欢同学之间对答案,答案已经在卷子上,说不定已经在老师的红笔下面等待命运了,对了答案又能怎样?我的错了改不了,你的错了我也不会开心,就像仓央嘉措写的那首情诗一样,稍微改动就可以表达出这样的情绪来:
你对 或者不对答案
分数就在那里 不改不动
你想 或者不想排名
名次就在那里 众人皆见
(随意改动这样优秀的诗词固然不礼貌,我无意冒犯)
孩子对自己的考试成绩都会有自己的评估,有的也许偏颇不够客观,有的也许低估会获得惊喜,但考试只代表一段长时间身体上劳累的结束,考试的结果将开启心理上自省的模式,排名则是这个模式里奋进的目标,至于前路是茫茫还是清晰,是盘山土路还是七彩高速,那就各安天命吧!
任何排名都有第一,也都会有倒数第一,记得有句调侃的话说:
总要有倒数第一吧!好歹也是个第一!
说这是阿Q精神也好,是自黑也罢,谁都不想当这个倒数第一,可真的总要有个人是这个倒数第一,不是你就是我,不是我就是他,不是他还有别的她......
全国的大学那么多,谁都看最前面的那些名牌、重点,也可能会关注最差的,看吧!没有排名让人怎么选择?有了排名才能找到适合的也心仪的,和找对象有异曲同工之处。
说这些无非就是想说排名并不是不好,看是什么样的排名,看排的是什么了!
终于离开校园,在经历了若干次的排名,名字在榜上前后颠倒像喝醉了酒般画着诡异的线条,来到社会参加工作,排名也跟着来到身边不离不弃,生怕没有名次的生活不适应。
工作了,为了提高专业技能,要定期进行培训,培训和上课是一个道理,考试当然也是必备的程序之一,这样的培训不会明显的排名,无非就是合格和不合规之分。被洗脑十几二十年的人们大大发扬了当学生时的优良传统,力争优秀,互相比较,学习气氛那个浓厚呀!完全没有当年上学时一道考试就蔫的样子。
到了年底,评个先进吧!可先进名额就这几个,那就把优秀的排个顺序吧!轮到谁就是谁了!
这个人评职称需要荣誉?
那就给TA吧!
那个人快退休了,等着评优秀涨工资?
那就给TA吧!
那真正埋头干活的呢?
还有机会的!等着吧!
我无意吐槽,只这个人需要荣誉评职称呀!
是就事论事而已。
在校园里,我们拼的是学习成绩;在社会上,我们拼的是资历。同样都需要按照排名来操作,没有排名何来秩序?有了排名就是可操作的依据。
排名在我们的生命中贯穿着整个生活工作学习,择优无可厚非,有意外情况需要调整也在承受范围,但需要记住的是:
无论你在榜单里身处什么样的位置,认识自己认清自己,不妄自菲薄、不骄傲造作,和自己比就好。
和昨天相比我多看了十页书,
和去年相比我坚持锻炼身体健康,
和五年前相比我又学会了一门技术,
和十年前相比我买了房买了车
......
排名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排名里迷失自我没有自我找不到自我,排名只是工具,可利用的才是工具,利用的好就是能量棒,不会利用的就会被它利用。
再看一眼排名吧,冲着排名上的自己笑一个,给自己一个信心,给榜上的自己一个大大的自信吧!
这篇文章纯粹是因为看到乌泱泱看不到头的5000个孩子的排名有感所写,如有不妥的地方敬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