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下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现在钱越来越不好赚了了,物价越来越贵,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跟不上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了。再说到我们的商业,生意是不越来越难做了?人工成本,物料,营销,广告等等因素。已经由以前的卖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了,很多大型企业都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且19年两会也针对产能过剩问题提出赋能实体经济的政策。那就进入到我们今天的主题中来如何做好社交新零售赋能实体经济。
说到产能过剩,举个栗子,超市里面随处可见,以前卖3元钱的美年达,现在卖一块,低于成本价促销。销费者的选择更加的丰富,更加理性化,更加的专业化。那我们如何在这个消费者为主的买方时代,我们如何在瞬息万变中抓住我们的目标人群呢?
我自己在做网站时做过一个用户画像:大明、笨笨和小闲
大明它们的定位非常精准,大明用户去买衬衫,会在淘宝直接搜索衬衫找到一个,价格也不算贵,质量也不错,就会购买,一年逛两次就够了。
笨的特征就是,我有一定的需求,但是还不是那么明确。如果笨笨决定了要买什么产品,那么下一秒有70%-80%的概率,笨笨就会变成大明,然后开始去追求价格。所以要服务好笨笨用户,才有可能将笨笨用户转化成大明用户,也就是转换成高消费人群。
小闲没有购买力,也不知道自己要买什么,逛一天淘宝可能什么也不会买,这种人不少,每天在淘宝上浏览一天什么也不买的人有2000万人次。
小闲偶然进入了平多多,第一天签给了我4.5元,我好开心,第二天又给了1元,第三天又给了几毛钱。6块多已经可以在拼多多买个卷纸了。连签三天,我得到的钱就买了抽纸拿回家,我很快心,对拼多多评价很高,这就是一个对小闲用户的真实转化。平多多在用户上花费了50亿,如果你没有他的实力不建议用这种方法。现在的消费人群主力集中在80后90后,而这些人群大多数是上班族,没有过多的时间去主流媒体商浪费时间,可能看电视都非常少,但是现在新新的自媒体,短视频,仅仅通过进分钟甚至15秒就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植入一个广告。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购买冲动。抖音有个网红叫麻辣德子,也是通过美食内容创作,在其中植入厨具,调料等商品。观众对他的美食产生了认同感,从而把认同感投射到锅碗瓢盆这些厨具上面。
这就是社交电商的巧妙。那说了这么多,我们如何去做新零售,如何去做社交电商呢?如果你不是做平台的,那么选择一个合适自己模式的平台很重要。
其实模式有很多,随便说几个大家都知道,拼多多,微店,云集,贝店,抖音,微信,快手等等。其中有发展下线拉人头的,有分享赚钱的,有社区拼团的,还有网红直播带货的。那这其中现在最火爆的无疑就是网红带货了。举个例子,主播薇娅,双十一开播两小时,直播间销售金额2.67亿。各位,2.67亿什么概念?可能是一千个销售员一年的业绩,或者说是一个企业一年的收入。但是她仅仅花了两个小时就做到了1000个人一年都难以做到的事情。她到底有什么特别呢?她有三头六臂吗?她能影子分身吗?她本人,薇娅以前就是一服装小店里面卖衣服的,并没有什么特别,我想在坐的各位应该都比他身价高吧?在坐的绝大多数可能生意都做的比她大吧?但是为什么只有她成功了呢?说白了还是她抓住机遇选对了的平台。认同吗?其是她本人并不漂亮,也不年轻,孩子都上初中了,因为我有次参《魅力中国行》某个县城扶贫活动时我看过他本人,其实还没有在坐的长相出众,但是人家化妆好,镜头闪光灯一照就显得美丽动人了。所以各位,选对平台很重要,她能够在电商火爆的时候入驻淘宝,她能够在直播经济红利期来临之际开启淘宝直播。
那有些朋友说,我们也在淘宝上卖货啊,我们也有直播啊,这些网红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价值。美one公司与欧莱雅合作,打造李佳琪。在2018年上半年,李佳琦为欧莱雅直播了80场,获千万观看人次,欧莱雅直接销售过千万。那现在李佳琪的身价已经过亿了。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在坐的各位知道他的出场费用吗?播一场大概是十万,而且还有加上销售额的20%-40%。但是他给商家创造的价值觉得配得上他的出场费。但并不建议所有的行业都去找网红带货,不同的行业选择不同。记得有次李佳琪卖不粘锅,由于操作不当,结果不粘锅粘得一塌糊涂。你看某些食品行业,比如卫龙集团,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每一年315都曝光辣条,对吧,又是手抓脚踩的,画面实在看不下去。卫龙集团就抓住了这一痛点,他们立刻把企业嫁接这种直播短视频工具,把辣条的生产车间,工人身穿消毒服装,标准化操作等全程直播和录制下来,让用户看到。所以现在别人家辣条5角钱,他家辣条5块钱,还很多人买,甚至销往国外和老干妈一样成了奢侈品。这种可视化的商业模式更适合餐饮等卫生要求相对较高的行业。所以一定要选择符合自己的产品的内容。
那有人就说了,电商行业就是花钱砸用户,花钱冲流量嘛!确实流量是电商的成功的先决条件,现在有很多分享赚钱,发展新用户平台补贴,而且补贴用户是需要庞大的资金的支持的。那用户做的最好的就是拼多多了。在很多人看来,拼多多的迅速成长是个奇迹,它用一年多就使月活跃用户量(以下简称月活)达到4000万。然而,这一切与淘集集相比就相形见绌了。只用了9个月,淘集集就实现了4000万的月活。据统计,淘集集在鼎盛时期注册用户数量曾超1亿,月活则超过7000万。在A轮融资时,淘集集就拿到了4200万美元的投资,其估值一度飙升至8亿美元。当淘集集规模迅速扩大时,其廉价的货源成了问题频出之地,这导致其后续的低价策略难以为继。和拼多多一样,淘集集最初的货源来自前几年产能过剩时期留下的库存。但随着用户规模的急剧膨胀,这部分廉价的商品很快就被消耗完了,这时供应端的成本压力就凸显出来。淘集集甚至用供应商的货款去补贴用户,最终资金链断裂,无法挽回,导致破产。
那是不是你用足够多的用户就足够了呢?凡客诚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凡客诚品2010销售额飙到20亿,同比增长 300%,仅位列京东、卓越亚马逊、当当网之后,坐上电商行业第四把交椅。可以说当时那个环境下无人不知,他有自己的平台(V+平台)而且不与淘宝京东合作,一方面既想打响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又想做好自己的平台,不停的增加品类而又不重视质量。虽然他有强大的忠实用户群体,但是最后还是销声匿迹。
请各位电商行业的大佬们一定要记住,在发展用户和引流的时候一定要把产品质量跟上。否则就会重蹈覆辙了。
那有的做实体的朋友就说了,那实体经济传统行业就不重要了吗?我们来听一下马云怎么看,马云曾预言说过5-10年后,街边的实体店要关门一半,电商行业和实体经济也会逐步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零售模式。那跟着马云走一定没错,各位认同吗?
所以如果你是做实体的,我建议你网电商方向发展,如果你是做电商的,我希望你把实体结合起来。你看之前格力老总董明珠,他可以说是实体行业的龙头老大了吧?她曾扬言不发展电商,说淘宝害了90后这一代人。那现在怎么样?成立了格力电商公司,今年的双十一更是跟各大厂商打价格战,让利30亿。平均一台空调便宜300-2000元。活动同时线下进行,双管齐下。不少格力自营门店断货脱销。董明珠还算是一个比较顺应潮流的人,虽然她比较固执的反对电商但是后来还是走上电商的道路,因为这将是未来的趋势,你改变不了你只能适应,比尔盖茨曾说: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
e0e0^���